论文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教学设计(分段学习)

451 坐标: 38259 目录:/bei/

《挑山工》教学设计(分段学习)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
2.怎样让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
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教学设计(分段学习)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教学设计(分段学习)

3.学习生字新词。
三、交流预习
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请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简单交流各自的理解。
3.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1/
42.讨论。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
(2)挑山工是怎样登山?
(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教师拿出折尺给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


(3)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一是东西不会碰在台阶上,二是能节省些力气。)
(4)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
(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
3.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
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大家思考:
(1)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教学设计(分段学习)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教学设计(分段学习)

(2)“腾云驾雾”指什么?

2.交流。
(1)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而且走得并不比游人慢。
(2)腾云驾雾: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本课用来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
(3)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比一比,谁朗读得好。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
分别在什么地方?
在什2/4
(1)“包蕴”“哲理”分别是什么意思。
(2)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

3.交流:
(1)“包蕴”是包含的意思。“哲理”是有着普遍意义的、有深刻意义的话。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教学设计(分段学习)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教学设计(分段学习)

(2)只要认定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走长了,就能跑到前面;如果像游人那样东看西看,走走停停,看起来走得很快,结果反而比挑山工慢。这个道理不仅适合于登山,而且具有普遍意义,做其他事情也是这样,谁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长句、破句的读法)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本自然段。
2.讨论:
(1)句中破折号的作用?
破折号后面的话是什么?

(2)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这里的“它”从字面上讲指什么?
实际指什么?

3.交流:
(1)句中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破折号后面的话是“我”画的一幅画的画面。(看图)。
(2)它字面上讲指的是这幅画,实际上是指画中主人公那种认定目标、坚韧不拔、不断攀登的可贵精神。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句子。前半句讲结果,后半句讲原因,意在强调后者,即“我”需要挑山工这种精神,它将永远激励着“我”。(回答问题时,板书“作者需要精神”)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4/4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教学设计(分段学习)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教学设计(分段学习)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教学设计(分段学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