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四年制)总学时数:36学分数:3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中国文化概论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的知识结构,对进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的文化素养,为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为:
1. 系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精神,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深刻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认识我国的国情。
2. 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分析中国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 以这门课程教学为基础和依托,进一步拓展文化素质教学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资料片观摩、课堂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简论(1学时)【目的要求】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4.12
概括了解文化和中国文化,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内容】
1. 文化的含义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2. 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可概括为: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3. 中国文化的内容。第二章地理状况(2学时)
【目的要求】
1.复习已经学过的中国地理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地理情况。【教学内容】
1.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
2.中国的历代疆域。中国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秦奠定了我国现有版图的基础,以后有所发展。
3.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第三章历史纵横(3学时)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4.12
【目的要求】
1.复习已经学过的中国历史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历史情况。【教学内容】
1. 中国文化的源头仰韶文化是母系氏族文化,被称为彩陶文化。龙山文化被称为黑陶文化。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的观点。四大区域说。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几个代表。
2. 三皇五帝
3. 夏代文明和商周社会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夏,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汤建立商朝。盘庚迁殷,故商朝又称殷商。西周的青铜器、社会制度。
4. 春秋战国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4.12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开始兼并战争。战国形成齐楚韩魏赵燕秦“战国七雄”。
5. 秦汉帝国
6. 魏晋南北朝
7. 隋唐时代
8. 宋元明清
9. 近代历史第四章姓氏与名、字、号(3学时)【目的要求】文化优秀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的文化素养,为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
传播中华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讲授中应该突出知识的理论性、体系性和适当的深度与前瞻性。特别是要引导探究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并自觉将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进行比较,抓住中国文化的特质。执笔人: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4.12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