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物记叙文:小学生怎样写好状物的记叙文?
精选的状物记叙文: 小学生怎样写好状物的记叙文?

写作辅导 小学生怎样写好状物的记叙文 这里所说的“状”是陈述、描摹的意思;“状物”,就是描绘事物。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是以摹形描状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不是单纯为状物而状物,而是托物言志或托物抒情,即通过描述某物,来表明作者的某种思想、某种感情。 这类文章的特点在于把比较抽象的思想感情寄托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当中,文中既有对所寄托事物的具体描述,又有对所寓之理和情的充分阐述。
托物言志型的记叙文有两种常见的方法,一是联想,二是象征。

一、状物记叙文的类型
1、状静物文
物品多指日常生活中的小东西,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卫生用品、食品等等,如《我心爱的小闹钟》、《文具盒》、《太阳帽》等。
记叙物品,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写出物品的特点。物各有异,各种物品各有它们自身的特点,有的表现在形状上,有的表现在结构上,有的表现在质地上,有的表现在颜色上,有的表现在用途上。作文前,小作者要细致观察,掌握其主要特点,然后抓住特点重点下笔。当然在叙述特点时还要有一定的顺序,记叙物品,一般按空间顺序。
(2)要寄情于物。描述物品必须富有感情,只有爱得深才能写得好。因此我们一定要把自己对物品的感情写进去。只有寄情于物,才能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3)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确实这样,只有通过比喻、拟人,才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4)象征要恰当。有一类状物记叙文,是借某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表现某种人或某种道理,这种写法通常称为象征写法,也叫以物喻人或托物言志。如用蜡烛比喻教师,用时钟说明珍惜时光的重要……恰当的象征,能使文章思想内容的表达显得含蓄而优美。运用象征写法一定要注意:比喻之“人”,说明之“理”,一定要与“物”有某种相似之处,这样的象征写法才显得合情合理。
2、状植物文
植物包括花、草、藤、树,也包括蔬菜、瓜果、粮食作物等等,如《荷花》、《我爱家乡的长十郎梨》、《校园的柳树》等。
描述植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它们根、茎、枝、叶、花、果的特征,写出他们的形状、颜色、气味及果实的味道。描述植物的根、茎、枝、叶、花、果时,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最能反映植物特征的部位写。
(2)要写出植物的生长过程、发展变化。植物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随着季节的变换,形状和颜色都要发生变化。植物的自身也是不断生长发展的,如发芽、生枝、长叶、开花、结果,形状和颜色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描述植物时,我们要根据他们的不同季节,不同的生长过程,写出不同的特点,也就是说要写出它们的发展变化过程。
(3)要写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包括喜怒哀乐,有的植物我们喜欢,有的植物我们不喜欢,这就要求我们在文章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3、状动物文
动物包括鱼、虫、鸟、兽。它们有的在水中游,有的在空中飞,有的在山中跑……这些形形色色、无奇不有的动物都是我们描述的对象,如《燕子》、《小金鱼》、《我爱小白兔》等。
描述动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写出动物的外形特征。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描述外形不能像记流水帐,面面俱到,应该突出重点,有一定顺序。
(2)要写出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习性就是指动物在吃、住、行、睡等诸方面的生活习惯。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动物的生活习性是不同的,因此在描写动物的生活习性时,一定要认真观察,抓住特点。
(3)要写出自己对所写动物的爱憎之情,把感情融化于具体描写之中。
4、状建筑物文
建筑设施是指建筑而成的东西,如桥、塔、喷水池、纪念碑、房屋等,如《长城》、《忠堡大捷纪念碑》、《家乡的浮桥》等。
描述建筑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交代观察点,也就是说明你是站在什么地方看的。是远眺,还是近看;是定点看,还是“移步换景”。因为从不同的观察点,不同的角度,对同一景物所获得的印象是完全不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要围绕中心事物,按一定的方位,依次说清楚。方位是指上下,左右、前后等,我们观察事物只有按一定的方位顺序看,才能看得清楚、仔细。要做到方位分明,还要有中心目标。有了中心点,其他事物的位置也就能说清楚。
(3)要抓住建筑的特征,进行具体描述。建筑设施的特征通常指大小、高低、形状、颜色等等。

二、状物记叙文的写作要求
1、分步观察,有序记叙
观察是状物的基础,可从静态到动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静态观察可以看清事物的具体形态。如《一分硬币》就可按大小、形状、颜色、正反面图案分五步观察。事物总是运动着的,因此观察要从静态到动态,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如对动物的住、吃以及各种活动,植物的生长成熟的过程都必须进行动态的观察。
状物要有序记叙,可按观察的顺序进行,也可按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进行。
2、展开联想,生动描写
写好状物作文不仅需要仔细观察,而且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只有这样才能使“物”显得生动形象,才能表现作者对“物”的感情态度。
展开联想可用比喻、拟人。比喻法即由眼前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再用比喻词引出,如一事物“仿佛”、“好像”另一事物。凡是物之间在形状、颜色、声音、精神方面相关的都可用比喻法联想;拟人法即把物想象成人,再以人的性格特征来状物,这样就可以写出“物”的“人性”。
生动的状物,描写不可缺少。描写可分为直接描写(即直接描写事物鲜明的特点)和间接描写(即通过观察者的内心活动来间接写物)。
3、由表及里,赞美品格
绚丽多姿的事物,不仅给我们以生活的启迪。如小闹钟“滴答”、“滴答”,永不停息,催人奋进;小蚂蚁团结协作,锲而不舍;铺路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值得赞美吗?状物应由表及里,挖掘事物值得赞美的内在品格。

三、状物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要写好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首先要仔细观察描述对象。这个观察,不仅是看一看,有的还要问一问,听一听,摸一摸,嗅一嗅,尝一尝,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抓住它的特征。
其次要注意所描述的“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它的层次搞清楚,有顺序地写出来。同时还要注意“物”的主要部分,要把最能表现“物”特征的部分写清楚、写具体、写详细。
此外,要运用准确、形象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把“物”逼真地描摹出来,展现给读者。状物的作文不仅摹形描状,而且往往寓托着作者的某一思想感情,喜爱或厌恶,歌颂或鞭挞。有时,我们还可以借物喻人或借物寓理。 一般说来,写状物类文章重在突出描写对象的形状、姿态、色彩以及其动静变化等,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认真观察
“善于观察,细心观察”是写景、状物的必要条件。观察的目的是为了捕捉事物的特征,获得总体认识,弄清局部情况,注意事物的动静变化等。从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和真实感受。所以,我们无论观察什么事物,都要有目的、有次序、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千万不能粗枝大叶,走马观花。
2、抓住特点
自然界中,各种动、植物,各处景色都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类物、同一处景,也都因各种原因和时令变化而各不相同,各具特点。所以,我们在写状物类文章时,务必抓住所描述事物的特点。只有准确把握事物的特点,文章才能具体、真切,使人印象鲜明。 例如《燕子》一文,作者是这样描写小燕子的外形的:“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作者抓住了燕子羽毛“乌黑”、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这三个特点,把“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写得栩栩如生。
3、注重顺序
我们写文章不但要做到“言之有物”,同时还要做到“言之有序”。如果顺序安排得不妥,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都会给人以繁杂凌乱的感觉。写景状物的文章,顺序种种,有按时间先后顺序写的,有按空间转换顺序写的,有按事物内部结构顺序写的,还有按总——分——总的顺序写的。写状物类文章时,究竟按哪种顺序写,小作者可根据作文内容灵活安排。只有注重了顺序的安排,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者是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写的:春季写“溪水、木排、小鹿……”;夏季写“森林、花草、浓雾……”;秋季写“枫叶、野果、药材……”;冬季写“风雪和动物冬眠”。这样按季节顺序用具体事物来说明小兴安岭是“巨大的宝库”,是“美丽的花园”,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
4、静动结合
有两句古诗:“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诗上句是静中有动,下句是动中有静。写诗能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写状物类文章更应注意静与动的变化。我们写状物类文章时,在观察的基础上,应力求把那些静态的物品、楼房、树木,动态的行云流水、飞禽走兽等写得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如《猫》这篇文章,作者先写猫的生活习性,是侧重于静态描写的。写猫“老实”,“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什么事也不做”;写猫捕捉老鼠时“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接着,作者连用几个动词,写猫可亲可爱,“蹭你的腿”、“跳上桌来”、“踩印几朵小梅花”,通过这一静一动,静动结合的描写,把猫的性格特点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除上述几点外,写状物类文章和写人记事的文章一样,首先必须突出中心,只有中心思想明确,读者才能领会你的写作意图。同时,写这类文章还应适当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产生联想和想象,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力求语言生动,文笔流畅。

古诗词改写记叙文
精选的古诗词改写记叙文

怎么将古诗词改写成800字记叙文
送 别——改写《赠汪伦》李白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
一.身世坎坷,曾经历过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李太白之所以被称为“浪漫主义诗人”,是因为他性情豪爽,好游,好酒.而当时有位名为汪伦的人极为崇拜李白.让自己的儿子从小就吟诵李白的《赠孟浩然》.得知李白因国事而操劳想出去游玩一番,便给李白写了封信: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汪伦李白收到此信,心花怒放,心想:游玩,饮酒乃是我的最爱,为何不借此机会放松放松?于是,他第二天就出发了.来到汪伦的家中,李白迫不及待地问“汪兄,十里桃花在何处?”汪伦笑着带李白去看,可却只有一棵桃树,汪伦说:“我们这里只有一株桃树,每逢盛开的季节就飘香十里,所以叫‘十里桃花’”.李白又问:“那万家酒店呢?不如我们去痛饮几杯吧!”可汪伦则领李白去了一个名为“万家酒店”的小酒楼.李白不解,汪伦告诉李白这家酒店的老板姓万,所以就叫“万家酒店”.李白不但不生气,而且还连连叫好.汪伦也十分开心,请李白到家中做客,汪家的人盛情款待.李白在汪伦家中与其促膝长谈,并结为至交好友.李白在汪伦家一住就是半年,时光飞逝,这一天,李白对汪伦说:“汪伦兄,我在你家已有半年了,明日我就要离开,继续过我那神仙般的生活.”“为什么?难道是我待客不周,你不愿意再住下去了?”汪伦问道.李白挥挥手解释说:“不,您的家人待我像亲人一样,我怎么会嫌弃呢?只是我志在四方,想云游天下.”汪伦见说不过李白,只好答应让他走.第二天,清晨,李白载着无尽的留恋和惋惜来到桃花潭边边.李白双手握拳,含着泪说:“汪兄,你对我的情谊,李某没齿难忘!”话还没有说完,岸上就传来用脚步打节拍唱歌的声音.李白一眼望去,啊!是村民们在为自己送行,李白向人群挥挥手,大声说:“乡亲们,保重,我李某一定会再来看你们的!”人群中一人说道:“大诗人,您也要保重呀,祝你一帆风顺,咱们后会有期.”这时,一条小船已停靠在岸边,等待着大诗人李白上船.李白踏上小船,深情地对汪伦说了最后一句话:“汪伦兄,桃花潭固然很深,但也比不上你和我的情谊深,让我们撑起友谊的小船,驶向对方心灵的彼岸.”汪伦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流满面地说:“保重!”
把一篇古诗改写成记叙文
展开全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华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
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清平乐·村居》 天空的光芒不停地闪烁,太阳温和地照耀着大地,它那你徨的光芒遍及每一个角落,那万丈金光驱散着阴霾,驱散着寒冷,照亮的是每一个人的心。
盛夏的早晨,湖面微微发热,那镜子一般的水面倒映着灼热的阳光和青翠的枝叶,一声声蝉鸣在树林间回荡……“知了!知了!” 一条清碧的小溪边,一座又低又小的茅草屋,一对夫妻站在里边。他们头顶上的黑发早已变成了银丝。一声声带着醉意的南方口音,这对白发夫妻在互相说话取笑。小溪,是那么的碧绿,连水里的沙石鱼虾也看得清清楚楚。
顺着水流的方向向东边行进,一个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在豆田里拿着锄头耕田锄草,那一株株嫩芽,快乐地茁壮成长。辛勤的果实,那正是年轻人的劳动成果。一旁的五彩蝴蝶在空中自由飞翔,好像一道彩虹。他们是那么的自由,想飞高就飞高、想飞低就飞低,想落到那里就落到那里,想落在花枝上就落在花枝上。这个年轻人是谁呢?他正大光明那对白发夫妻的大儿子。
在他们的一旁,是白发夫妻的二儿子,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正在织鸡笼呢!最让人喜欢的是小儿子,正坐在溪边玩耍,剥着那一个个青翠欲滴的莲蓬,玩戏着水,几滴晶莹剔透的露珠从树叶上缓缓落下…… 这正是自由的真蒂,乡村的快乐。《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西湖犹如一块做工精细的玉佩,从天庭上坠落到凡间。
透过柳林间弥漫的晨雾,可以看见一叶扁舟随着微风在湖间慢慢移动。一位身着白衣的诗人正端坐在船中,细细地品味着面前的一杯散发着醇厚酒香的佳酿,时而欣赏西湖,时而轻轻称赞:“好酒呵!”他——就是苏轼! 这时,太阳已经慢慢挪到了东方的天际,金色的光辉穿过柳丝的间隙,化作万道箭矢,投射到西湖的湖面上,显得湖水的每一片晕皱都金光四射,湖面浮光耀金好像撒了一层细碎的金沙。
湖旁,玉皇山和凤凰山犹如两位守护湖水的使者,静静地矗立在湖边,他们并没有浪费任何一丝光芒,而是很悠然地半卧在阳光里,摇身一变便化作了两座金山,湖岸上的亭子里,两位老者正在下棋,在这小小的方寸之间,每一格都散发着光芒,每一子都闪耀着辉煌,老者的笑容也融进了这无尽的光辉中,亭子也显得光华四溢。时而,从水面上掠过一道光辉,那是锦鲤的身影,锦鲤的背上那些数以千计的鳞片无一不光彩迷人,笼罩着一层七色的阳光的鱼身,也在水珠的反射下,显得金光闪闪,霞色万里。
忽然,丝丝雨滴犹如万道银针射向大地,水面上瞬间腾起了一层薄雾,弥漫在扁舟的周围。苏轼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着雨打在船篷上的天籁。如蚕食桑叶,似风拂杨柳。雾淡了,可也是降临在整个西湖上,笼罩着一切风光。万籁俱寂,只听见雨打在水面上,涟漪散开的声音;万景飘忽,只看见无数柳影同时晃动,流光溢彩的虹桥飘在天际……湖面下飘起一丝绿意,湖岸上留下一声嬉笑,鱼儿们和孩子们在共同享受雨的美妙。
柳林深处飘出了雨打在柳叶上和伞面上的不同音律……苏轼闭上的眼睛忽的睁开,这不仅是雨的声音,更是大自然在内心的呼唤!蓦地他脑中显出一丝灵光,口中轻轻地吟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随着寺院那旧色的木门‘吱呀’一声打开,杨万里和朋友林子方并肩跨越门槛,走出来净慈寺的大门,被朝露滋润过的空气,格外清新,没有一丝灰尘。
由于天刚亮,不知是露气还是夜晚悄悄然蒸腾的水汽,在荷塘上腾起一层朝雾,又轻又淡,刚好可以观赏到池中的抹抹轻红,也算的上是一番雅趣。 诗人携着朋友悠然的走到了池边。第一缕熹微投射到荷塘里,被露珠映照的闪闪发光。一片片又大又圆的荷叶静静地躺在水面上,那些荷叶一片一片挨挨挤挤的,一片片绿意犹如一条绿色的地毯,连到天边,而荷花高高地挺立在荷叶之上,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展示着她们的舞姿:全开的荷花好像一个小姑娘笑盈盈的脸庞,半开的犹如一个含羞的女孩,未开的像一个鲜活的,初生的生命,一个襁褓中的婴儿。
瞧!一大片荷叶上躺着一节又白又胖的莲藕,准是昨天孩子们的恶作剧;看!一只蜻蜓已经站在了一个碧绿的莲蓬上,在一览全池的风光。几条金鱼在水中嬉戏,一只青蛙坐在荷叶上吊着嗓子……多么富有生命力!就连天际一弯若隐若...
把诗歌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100字
要想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首先要认真地阅读原诗。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改写必须以原诗为基础。在阅读原诗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这样两点:第一,要注意把诗歌所记述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诗歌的语言是非常精炼的,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不能像记叙文那样紧密,常常有情节上的跳跃。因此,我们要想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就必须把诗句之间在情节上的那些跳跃找出来,加以补充串联,使全诗的故事情节有头有尾。
第二,要认真把握原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这样,就为确定改写后的记叙文的中心和重点做好了准备。
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
十年殊途。如今忆起当时光景,巧笑倩影更是茫茫不可见。纵然没有刻意的强迫的去思念,去回忆,亦是难以相忘。千里之外,孤冢独立,谁能与你聊起凄凉无奈的时光?那种寂寞心凉,没有人能够替你分担。即使我们现在可以一叙离情,恐怕我满面的风尘,华发已生的鬓角终究会让你不识旧人。所幸,你的魂魄曾入梦来。昨夜清冷凄凄,凉风习习,恍惚中我突然离开了这里,回到了久未踏足的故土。
你还如以往一样,对着雕镂的小窗绾秀发,点红妆。望着昔日容颜,别后似有千言万语诉说,真到了喉头,百念齐发,却是一个字都吐不出。我们只能无言以对,任清泪横流。年年日日,每逢明月映照,清辉遍地,便也是我肝肠寸断之时。松树环绕的孤冢,那片小小山岗,是你的长眠之地,也是我的心碎之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怎样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急!急!急!绝对有赏!!!
送孟浩然之广陵目录[隐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释义及赏析 【释义】 【赏析】 【创作背景】 简析 [编辑本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释义及赏析 诗篇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诗人李白作。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汉。广陵,即今江苏扬州。全文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前两句轻快流畅,意境优美。
后两句情景交融,显示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是千古传唱的名作。表达了诗人与老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 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后两句为全文的精彩句子) [编辑本段]【释义】
1、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雄伟壮观。
2、之:往,去。
3、广陵:扬州的旧名。
4、故人:老朋友。(指孟浩然)
5、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6、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7、下:沿江顺流而下。
8、尽:消失。
9、唯见:只能见到。
10、天际:天边。 译文: 春光灿烂,知心朋友扬帆启程,诗人站在楼上,凝望孤帆渐渐远去,直到它完全隐没在青天绿水之中。最后只见滚滚江水流向天边,诗人的感情也随着江流而起伏。 [编辑本段]【赏析】 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
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
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因此他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
开头两句本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目的地,但这种交待被“烟花三月”这个鲜丽的意象感觉化了。李白不是有过一个“梦笔生花”的故事吗?想不到作为他的天才之象征的做梦中笔头生花,竟生成了送别时的三月烟花,赢得前人称此句为“千古丽句”。天空也被明丽的世界感觉所感动了,它变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顺流行进的“孤帆远影”,何尝有一丝孤独感和苍凉感?它牵引着的是海阔天空的生命向往。
生命如流水,别情如流水,无限关注依恋的眼光追随着消失在视野之外的孤帆远影,也就化作水天与共,千古长存的长江巨流了。名楼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成了盛唐诗人的旅游豪兴的诗化象征。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关于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了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号称江南三大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矾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名楼多传说,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关于这则美丽的神话故事,历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这位仙人是黄子安,第二种说法认为是费祎,第三种说法没有仙人的名字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关于这则美丽的神话故事,历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
古诗改写成作文600字
展开全部苏轼的江城子改写成作文子时,他着着单薄的衣裙立在窗前,临听着黑暗中淋漓的雨声,黯然神伤。白天信差送来的那封早在十年前就应送来的家书被推开来压放在砚台下,这封信已被他反复读了好几遍,但仍就不肯相信信中所说的早在十年前就已发生了的是事实。 凄凉酸楚思念。泪,夺眶而出。 骤然一瞥望见那面铜镜,被里面那个满面沧桑,鬓角微霜的面庞下了一跳。
他不知道自己何时变得如此苍老了,是十年来的岁月蹉跎还是接到她死讯的一刹那?不得而知。所以即便是重逢,她也认不出自己来了。 心中凄凉无处话,惟有寻物可消愁。 便径直从酒窖里拿出一瓶女儿红,醉了。轻唤着妻子的名字卧床睡去,陷入迷梦。恍惚间来到了一个村庄,整座村庄都在沉睡,四下一顾,竟是自己的家乡。黑暗中不远处竟传来一阵微弱的烛光。
他向着那烛光缓缓踱去,抬头仰视,赫然一块扁额。“苏府……苏府……”举手轻扣门,竟是虚掩着,当即进入府中。很自然地便走向西厢房,那是自己离开前与妻子的住所。 走到窗前站定,凝神一看,竟是那熟悉的背影,正对着镜子梳理头发。“弗……弗儿……”那背影微微一怔,接着缓缓转过身。顿时四目相接,那从心底发出的思念之情奔涌而出,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自己朝思暮想的亡妻此刻竟出现在眼前!他立即冲进屋内,将妻子紧紧搂在怀里。
,泪,决堤而出,此刻便纵有千言万语,也已化为这深情的拥抱和滚滚热泪。 良久,妻说:“子瞻, 好想你呀!我知道你很忙, ,所以我临终前才特意嘱咐爹娘不要将我的死讯告诉你。子瞻!你能再为我写首词吗?”他点了点头,说:“好!我会写的。”“子瞻!,你……你要保重啊……” 话还没有说完,手却突然一松,人已飘向门外。
他一个箭步夺门而出, 大声喊道:“弗儿!弗儿!” 却听见妻子也在对自己呼喊:“子……子瞻!相公!若有来生,弗儿还要做你的妻子!子瞻……” 突然一阵强光将他从梦中惊醒,环顾四周,竟身在太守府中。 凭窗而立,举头望向天空。现在已是卯时,而天空那轮圆月仍是如此明亮。看着那皓月,回想梦中的一切,突然灵感大发,俯案急书.。
大寒时节,天空不停飘雪,彭山上已是惨白一片。一位鹤发的老人在雪中漫步,然后在一座周围栽着矮松的豪华大墓前驻足,默念着墓碑上的那首词: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目光凝结在这一句:“料得年年肠断处……肠断啊……肠断……” 北风呼啸,漫天风雪中似乎透着微吟声删减修改润色...
改写古诗成故事的作文有哪些
第1篇:舟过安仁(古诗改写)有一次,宋朝诗人杨万里坐着小船路过安仁县时,透过船舱的窗口,看见两边的河岸上覆盖青青的小草,像铺上了鲜绿的地毯,到处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切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欣欣向荣。他被美景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走出船舱,伫立在船头,举目眺望。这时,春风拂面,花香扑鼻,顿时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于是,他张开双臂,深深地呼吸着这清新的空气,尽情地享受着这春天赐于大自然的美景。忽然,一阵清脆的歌声传入耳中,定睛一看,原来不远处的河面上还有一只小渔船,船头坐着两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子。他俩一边划浆撑船,一边放声高歌。过了一会儿,这两个孩子突然停止歌唱,随即又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和桨,跑进船舱,拿出一把雨伞站到船头,将伞撑开。
“咦,这时既不下雨,阳光也不强烈,他们拿雨伞干什么呢?”杨万里觉得很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好奇心促使他将船靠上前问道:“现在风和日丽,你们为什么要撑伞呢?”两个小孩睁大眼睛,歪着脑袋,天真无邪地说:“我们这条船没有帆,撑开雨伞当帆用呗。这样,使船既能快速前进,又能省力气!”杨万里这才恍然大悟。他一面点头,一面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你们俩太聪明了,居然能想出这么好的点子。
不简单,不简单!”随后,杨万里走进船舱,挥笔疾书:“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就这样诞生了,一直流传到如今。第2篇:改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阳春三月,繁花似锦,灿烂的阳光洒满了整个武汉,兰花还没有盛开,晨风中已经飘来了丝丝的香气,空气格外清新。
“老孟,你真的要走啊?”李白说道,孟浩然说:“我等你办完事再去扬州,葡萄都晒成葡萄干了。”李白笑道:“哈哈,晒成了葡萄干,也好下酒啊!”孟浩然上了船,对李白说:“我在扬州等你。”李白回应:“好,等我办完事马上来找你。”船慢慢开始划动,孟浩然又说道:“你办完事可别忘了来扬州找我啊!”李白说:“放心,我不会忘的。
等我到了扬州,我们痛快的喝上几杯。”孟浩然说:“好。”船越行越远,孟浩然似乎要说什么,却已经听不见了,李白无法把孟浩然送到扬州去,所以他只能目送了。孟浩然的小船应经不见踪影了,可李白还愣愣的站在那,一声鸟鸣,他才回过神。挥笔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秋思这首古诗改写成作文,帮帮我啊,各位大姐大哥。
时间如过隙之驹,转眼之间,季节的转盘又转过春夏。驻足于萧瑟肃然的秋季,客居洛阳的我独站在客栈的窗前,放眼望去:天空明净而高远,一群大雁正排成“人”字,奋力振翅南飞,仿佛想快点离开这凄凉之地。连天的衰草丛中,一簇簇黄色的野菊花不胜袭人的秋凉,微微颤抖着单薄的身躯;一棵棵老树,被无情的秋风残忍地剥去华丽的衣冠,阴郁而单调地呆立着。
我怅然地望着眼前的一切,禁不住想起家乡,想起我年迈慈祥的双亲,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们,憨态可掬的儿女们。有一种冲动充塞了我的身心——我要立刻见到他们,我的亲人!只恨山高水长,雄关漫道,无奈我腋下无翼,脚底无风。万般无奈,我只好颓坐于桌前,铺纸提笔,以一方素笺,寄无限思情。然而纵然心中浮想联翩,思绪万千,却不知该从哪里提笔,从哪里说起。
我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你为儿哭坏的双眼怎样了?我操劳一生的老父亲你是否仍在地头步履维艰地耕作?丹桂飘香,金菊怒放,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快到了,我的亲人们你们一定又会登高望远,遍插茱萸,思念为我,祈福为我,一如我一样……窗外秋风阵阵。落叶归根,无尽的秋风啊!你能否把我绵绵无边的秋思捎给我远方的亲
任一诗歌改写成记叙文
阳春三月、晴空万里,春风轻轻抚摸着柳姑娘刚长出来的绿色的头发。我漫步在钱塘湖畔,迎着和煦的春风,欣赏着钱塘湖美丽的风景。初春,天边的云与钱塘湖面紧紧连接在了一起,湖面显得更辽阔了。湖面上,湖水清清的荡漾着,湖边,一纹纹水波轻轻吻过岸边的岩石,湖水显得更清柔了。旭日轻轻地、柔柔地照在湖面上,湖水显得更清洌了。
瞧,几处早早飞来的黄莺,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互相逗着、闹着,好不活泼热闹。那边,一群小燕子正忙着啄泥筑巢,它们时而工作,时而在枝头嬉戏,时而斜飞过湖上,翅尖划动水面,湖水激起一道道涟漪。小燕子飞累了,落在柳枝上,悠闲地观赏着美丽的风景,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一会儿,小燕子又打起精神,围绕着垂柳,唱起了一首首动听的歌,跳起了一曲曲美丽的舞蹈。
它们歌颂着春天,装点着春天。湖边,几匹调皮的马儿在绿油油的草坪里自由自在地散步。它们一会儿蹲在五彩缤纷的野花丛中贪婪地沉醉享着花香,一会儿在清澈的湖面边美滋滋地照镜子,一会儿精神抖擞地站在土丘上出神地凝视着天边五颜六色的彩霞。地面上刚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绿绿的、嫩嫩的,远远瞧去,一大片一大片好宽广啊,马儿漫游在草丛中,仿佛畅漾在绿色的海洋里。
温柔的春风轻轻地拍打着小草,绿色的海洋掀起了一道道波浪。太阳光渐渐火热起来了,云儿渐渐升高了,远处的山廓渐渐清晰了。大堤边的花儿显得更艳丽夺目,它们互相争妍斗艳,让我眼花缭乱。大堤上的青草显得更绿了,嫩绿醉人,让人睁不开眼。燕儿飞高了,莺儿的歌声更响亮悦耳了,马儿在绿色的海洋里游得更欢快了。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啊!初春的钱塘湖是那么生机勃勃啊,她如春笋、如嫩竹,贮满了春天的希望!这是《钱塘湖春行》。
求古诗所见改写成作文,叙述,600字
——改写所见的作文1 夏日的黄昏,夕阳西下,天边一缕缕余光不再那么刺眼,柔和的它们美丽动人。红彤彤的太阳像小姑娘涨红的脸。天边一片片流云五彩斑斓,火红的、金黄的、银灰的,酷似仙女的绸缎。一缕缕余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闪一闪的,像洒上了一层碎金。 田野里,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稻穗儿乐弯了腰,一阵微风吹来,它们跳起了欢快的舞。
田边的乡间小路上,小野花姹紫嫣红,红的、黄的、粉的……鲜艳无比。一棵棵大树枝繁叶茂,可以挡住烈日的折磨。一条条小河弯弯曲曲的,河水清澈见底,一群群小鱼活蹦乱跳,来回穿梭。炊烟袅袅,家家户户正在烧饭。 一阵清脆悦耳的歌声传来,原来是一个全身黑黝黝的,悠然自得的小牧童。他头戴一顶草帽,身穿一件红色的大衣,长着一双机灵的大眼睛。
他骑在牛背上,沾了泥土的小脚丫随意地晃着。这头老黄牛哞哞地叫着,仿佛在给小牧童伴奏呢!一阵蝉鸣传入小牧童的耳朵,他的歌声戛然而止,轻轻地拉了拉僵绳,老黄牛停了下来,小牧童用他机灵的眼睛四处搜索,突然一只知了出现在他的视线里。小牧童惊喜地跳下牛背,准备去捉那只知了。诗人袁枚见到了这一幕幕有趣的情景,回到家中,他提起笔来,写下了这首流传至今的古诗《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古诗所见改写成作文2 这是一个夏日的傍晚,火红的太阳已经躲到了群山的背后,彩霞染红了天空,染红了云彩,渔夫们都摇着船,收工回家了。 这时,一阵清脆的歌声从树丛深处传来,这歌声是多么嘹亮啊!只见一个牧童骑着一头老黄牛走了过来。你瞧,他头戴金黄的斗笠,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扑闪扑闪的,圆嘟嘟的小脸蛋儿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斜坐在牛背上,一双小脚丫欢快地晃动着,显得那么活泼可爱。
老黄牛“哞哞”地叫着,似乎在赞美牧童的歌声动听呢! 牧童正唱到高兴,一阵清脆的蝉鸣声从附近的一棵柳树上传来。蝉声打断了牧童美妙嘹亮的歌声,他停止唱歌,侧耳仔细的聆听着。 牧童想要捉蝉的欲望油然而生,他拍拍黄牛,又指指树上的蝉,老黄牛心领神会,用慢慢的速度,轻轻的脚步,小心翼翼地向蝉靠近。 近了,近了,离蝉只有一步之遥。
但蝉还没有感受到危险的降临,仍然“知了知了”地展示着自己美妙的歌喉。牧童慢慢地从牛背上站起来,双手轻轻地向蝉靠近。说时迟,那时快,牧童双手向前一合,蝉“吱”地一声,成了牧童的囊中之物。 牧童“哧溜”一下跳下了牛背,将手露出一条细缝,笑着说:“哈哈哈,谁让你跟我比试歌喉来着,现在遭殃了吧!”此时的蝉,怎么会就这样束手就擒,善罢甘休呢?它在牧童手中不停的叫唤着,挣扎着,但就算这样,还是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