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角和补角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在具体情景中了解余角与补角,懂得余角和补角的性质,通过练习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的几何概念,培养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1、重点:互余、互补等概念和性质
2、难点:理解互余、互补等概念并熟练应用
三、教学方法:引导探索法
四、教学工具:三角板、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问题一:教师带有一个形如五棱柱的建筑物模型,根据实际需要要测量两堵墙所围成的夹角的大小,如何测量?我们在前面学过了一些角,有些角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如在一幅三角板中,每一块都有一个角是90°,且另外两角为38°、60°和45°,45°那么它们两者之间作何关系呢?
二、精讲点拔,质疑问难
我们可以看出,在一幅三角板中,除了一个90°,我们都有30°+60°=90°,而45°+45°=90°,因此我们规定如果两个有的和等于90°(直角),我们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如:30°、60°是互为余角(简称互余),30°是60°的余角, 60°也是30°的余角。而且,类似地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其中的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二、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例1 如图:OC⊥AB,OD⊥OE,垂足均为O,图中互余的角有几对,互补的角有几对?把它们写出来。(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点评)抱歉,获取内容失败请稍后新尝试
三、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