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人是指哪里人
大宗业务: 套期保值 | 套利 | 套利心得 | 商品定价 | 贸易融资 | 融资方式 | 仓储 | 航运第一季 | 航运第二季 | 航运第三季 | 航运衍生品 | 油轮 | 商品风暴 | 钢贸 | 石油贸易 | 衍生品 | 公司研究品种系列:玻璃 | 黄金 | 菜粕 | 玉米 | 甲醇 | 甲醇第二季 | 塑料 | 钢铁 | 锌 | 铝 | 螺纹 | PTA | 橡胶 | 大豆 | 小麦 | 糖 | 煤炭 | 石油 | 铜 | 棕榈油 | 棉花 | ETF 期权 | 铁合金 | 原油 | 铁矿石 | 茶油 | 沥青 | 铅 | 天然气 | 咖啡 | 棉纱 | 白银 | 镍 | 饲料 | 鸡蛋
公司产业:伊藤忠 | 住友 | 丸红 | 三井物产 | 亚洲粮商 | 油脂油料 | ABCD | 油脂巨头 | 中粮 | 益海嘉里 | 巨头年报 | 矿业寡头 | 四大粮商 | 大宗寡头 | 国内粮油 | 必和必拓 | 淡水河谷 | 孟山都 | 中储粮 | 鲁花 | 中纺集团 | 嘉吉 | ADM | 邦吉 | 路易达孚 | 嘉能可 | 贡沃 | 粮油争霸 | 埃克森美孚|蒂森克虏伯 | 巴斯夫 | 化工第一季 | 化工第二季 | 化工第三季
宏观系列:金融危机 | 资产配置 | 投资时钟 | 非农 | 楼市 | 中国经济 | 矿产资源 | OPEC | 货币 | 美元 | 人民币 | 货币政策 | 中国金融史 | 地缘政治 | 一带一路 | 中国历史 | 中国经济 | 脱欧金融系列:CTA 基金 | 桥水基金 | 金融女郎 | 高频量化 | 对冲基金 | 资管 | 泽熙 | 股票 | 债券 | 外汇 | 期权 | 主权基金交易系列:德州扑克 | 交易员 | 交易理论 | 交易系统 | 风险控制 | 技术分析 | 交易心理 | 个人修炼 | 交易书单 | 交易故事 | 均线 | 金融女郎
大宗地理:美国 | 阿根廷 | 新加坡 | 俄罗斯 | 瑞士 | 日本 | 伊朗 | 印度 | 巴基斯坦 | 巴西 | 巴拿马 | 土耳其 | 伊拉克人物系列:石油大亨 | 沈文荣 | 宁高宁 | 索罗斯 | 利佛摩尔

华人曾经在南洋地区建立过哪些国家?
精选的华人曾经在南洋地区建立过哪些国家?三佛齐洪武三十年(1397年),爪哇满者伯夷国王灭三佛齐旧王朝,国中大乱;当时旅居三佛齐的华人一千多人拥戴广东南海人梁道明为三佛齐王。中国的球王李惠堂呢 李惠堂,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的足球运动员。从17岁开始足球生涯,活跃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亚洲足坛,被球迷和香港媒体亲切的评为“亚洲球王”。
他不但是战前罕见的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也是当时公认的中国足球第一人。1979年7月4日,李惠堂因病逝世,享年74岁。据统计他在各项足球比赛中,共射进1860个球,与巴西的里登雷克、德国球星盖德穆勒、球王贝利以及独狼罗马里奥是迄今世界上进球逾千个的五大巨星。 球员生涯 1922年,年仅17岁的李惠堂被选入香港最有名气的足球劲旅--南华队,出任主力前锋。
他身 李惠堂 高
1.82米,速度快,动作敏捷,控球技术尤为出色。球在他的脚下,对方两三个人围上去也难以抢走。他的射门技术更是令人叫绝,不管什么位置、什么角度,他都能左右开弓,球出如矢,力拔千钧。他的倒地卧射更是一大绝招。1922年夏天,李惠堂代表南华队参加香港甲级足球联赛, 出任左内锋,因其球艺娴熟刁钻,出神入化,常有惊人之举,香港球迷称之为"球怪"。
1923年5月,李惠堂第一次代表中国足球队参加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中国队获冠军。18岁的李惠堂在4场比赛中初露锋芒,名声大振。从此开始了他献身足球的光荣生涯。 同年8月,李惠堂随南华去澳大利亚,与全澳冠军新南威尔士队交锋。开场仅5分钟李惠堂就梅开二度,这场比赛他一人独中三元,澳州当局专门授予他金质奖章。
香港当地报刊以特大号标题,称李惠堂为"球王",并有"万人声里叫球王,碧眼紫髯也颂扬"的诗句。 1925年,年轻的李惠堂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与自己青梅竹马的邻居廖月英从香港来到上海,决心要与外国球队较量。李惠堂在上海期间,正值自己足球技艺的巅峰状态,由于球艺出众,22岁即被上海复旦大学足球队聘为教练。随后,又参加上海乐华足球队,战绩显赫。
192 李惠堂 6年,李惠堂率乐华足球队参加上海举行的"史考托杯"足球赛,以4∶1的悬殊比分大胜蝉联9届冠军的英国猎克斯队,首开上海华人足球队击败外国球队的记录,使李惠堂在绿茵场上的威望大增。洗雪了"东亚病夫"的耻辱,为中华民族争了光。1927年,李惠堂所在的球队如日中天,相继荣获西联甲组联赛、首届高级杯赛和中联甲组联赛的冠军,李惠堂成为大名鼎鼎的"一代球王"。
同年,李惠堂率乐华队在远征东南亚国家中,屡建奇功,特别是率队出战菲律宾,战绩彪炳,载誉而归。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在旧中国,一位足球明星能够和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名字相提并论,确实超乎寻常。可见他以顽强的拼搏,高超的球艺,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喜爱。 李惠堂为国家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23年入选中国队,分别于19
23、19
25、19
30、1934年参加了第六届、第七届、第九届和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4次都为中国队夺得冠军。(实际上当时一共只有三四个国家参赛)。李惠堂1931年返回香港,加入南华足球队并担任队长。1931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 李惠堂 体育协进会"为国际奥委会会员,使我国体育健儿有机会与其他国家的足球运动员进行切磋、交流。
由于当时的国民政府财力困难,1936年为参加柏林奥运会足球赛,李惠堂和足球队只能自筹资金,提前两个多月出发,靠沿途比赛的门票收入作为参加奥运会的费用。李惠堂和队友沿途进行了27场比赛,取得了23胜4平的战绩。他们省吃俭用,一路风尘赶到柏林。但由于一路征战,球员已疲惫不堪,到奥运会比赛时,以0比2负于英国国奥队,首轮即遭淘汰。
1939年,李惠堂随香港南华队远征南洋,在和马来西亚槟城联军队的首战中,南华队以11∶0大胜。在这场比赛当中,35岁的李惠堂雄姿依旧,频频带球过人开弓劲射,独入7球。香港沦陷后,李惠堂不愿做亡国奴,于1941年以借到澳门比赛之机,辗转回到内地。他与家乡人组建了五华足球队。在家门口贴上了一副对联:"认认真真抗战,随随便便过年。
" 1942年,李惠堂到梅州与强民队对垒,结果以1∶3"礼让"强民。第二年,李惠堂邀请香港甲组高手,以"航建队"名义,与强民队比赛。通过这两次比赛,对"足球之乡"梅州的足球运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尔后,李惠堂到桂林组织广东足球队,参加所谓四省"元首杯"足球赛。他先后在重庆、成都、自贡等地作表演赛和义赛,筹集款项,救济战孤、难民,支持抗日救国。
1947年,李惠堂已经42岁,他在香港参加埠际赛(沪港杯赛的前身),他射出的一个点球被扑中,这场比赛是他的"挂靴之战"。

汪精卫为什么要刺杀大清头号人物摄政王载沣 汪精卫刺杀大清头号人物摄政王载沣的壮举,在当时是轰动一时,可谓名扬四海、举世皆知。只是他后来“民国第一号大汉”的名头太大,模糊了这段英雄历史。“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知道他在狱中这两句诗的人,比了解刺杀经过的人要多得多。汪精卫为什么要刺杀摄政王载沣?他的经过到底如何?为什么说,汪精卫与陈壁君的爱情,可歌可泣,到底有什么不同寻常?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沙,看看百年前那一幕是何等的壮怀激烈。
一个人一生,如果有一件事能被后世记住,那就可算是个历史名人了。在我国的历史上外族不至一次入侵,每到民族危难的关头,华夏民族都会奋起反击,也会涌现出一批民族英雄。比如北宋末年的岳飞,看山河破碎,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何等的豪迈,何等的威武,岳武穆,一生精忠报国,为万世所敬仰。
人的一生,未必会按着同一条路走下去,比如挫折、坎坷、失败,都可能会改变一个人行进的方向;忘掉初心,背叛理想,置民族大义于不顾,卖国求荣也会被世人所唾骂。比如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秦桧,永远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汪精卫一生,至少有两个身份,都无法抹去地写在民国的历史上。这两个身份是:民国第一号大汉;刺杀大清摄政王的义士。
汪精卫投靠日本当汉,世人皆知,暂且不说,先说他年轻时舍生忘死刺杀大清头号人物摄政王载沣的壮举。汪精卫刺杀大清头号人物摄政王载沣的壮举,在当时是轰动一时,可谓名扬四海、举世皆知。只是他后来“民国第一号大汉”的名头太大,模糊了这段英雄历史。“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知道他在狱中这两句诗的人,比了解刺杀经过的人要多得多。
汪精卫为什么要刺杀摄政王载沣?他的经过到底如何?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沙,看看百年前那一幕是何等的壮怀激烈。晚清末年,西方思潮不断进入到中国,这些民主的思想,唤醒了那些不甘屈辱的民族志士,他们要推翻腐朽不堪的满清政府。就在清朝灭亡的前夕,在孙中山和同盟会的组织领导下,反清革命者前后发动了八次起义,但因为各种原因,这八次起义,全部失败,大批仁人志士惨遭杀害,无数革命者倒在血泊中。
有道是,饿死的骆驼比马大,腐朽的满清政府,虽然对外抵御不了外侮,与外国列强是逢战必败;对内改善不了民生,亿万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满清在镇压人民反抗上还是有回光返照之力的,反清的起义军有若刚破土萌发的嫩芽,还无法撼动满清这头死而不僵的巨兽。清朝能否推得翻?连续八次失败,海内外民众都在怀疑,1908年的冬天,同盟会的领袖们陷在极其不利的舆论当中。
时年二十五的汪精卫,已是同盟会的重要领导,任同盟会最早的三部之一的评议部部长。这时舆论对革命是不利的,在革命连遭重创、士气极为低落时,反对革命的维新派不失时机地出来冷嘲热讽。最有影响力和杀伤力的,是极具社会威望的梁启超发表的文章。梁启超反对暴力革命。看到革命有屡战屡败,他在报上撰文批评革命领袖们:“徒骗人于死,已则安坐华屋,不过是”远距离革命家“而已。
一句“远距离革命家“,顿时成为同盟会领袖们的”符号“:以革命大话为号召,煽动别人去送死,你们这些当头的还是好端端地在国外活着,那么多次起义,你们自己怎么不上战场?死了那么多人,你们怎么一点事没有?这个指责,真是对处在低谷的革命重重一击。随着梁启超的发难,一时在海外华人中掀起了批评革命领袖的风潮。在民众的批评与指责声中,同盟会的道义优势急剧滑坡,对革命灰心和怀疑的人大量出现,一时间革命陷入失败的边缘。
那么,怎样以实际行动回击“远距离革命家”的挖苦、挽回舆论形势呢?汪精卫在忧心如焚中一边无条件支持孙中山,一边想办法:他决定去北京刺杀朝廷高官,让社会看看、让批评者看看、让嘲笑、怀疑者看看,革命家可不是贪生怕死之徒,让人们重拾革命信心。刺杀谁呢?汪精卫为了能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决心干一票大的。当时的皇帝是三岁的宣统,他就把目标锁定在溥仪他爸爸这一辈的几个能左右朝政的人身上。
汪精卫决定亲自去搞暗杀,就是出于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位高层领导去当刺客,革命内众人都觉得不合算,汪精卫的朋友胡汉民等人更是反对的厉害,孙中山也不支持这样做。孙中山一贯认为革命是光明正大的,而暗杀是不齿的。当他知道汪精卫的计划后,立即命人把汪精卫截留在香港。然而汪精卫决心已下,没有人能阻挡住,汪精卫所乘邮轮经过香港时,确实被孙中山派来的人堵截在了香港一段时间,但随即汪精卫悄悄溜走,去日本联合志同道合者组织暗杀团了。
陪伴汪精卫从事暗杀的,有一位南洋姑娘,她叫陈壁君。陈壁君是马来西亚华侨商人陈耕基之女,比汪精卫小九岁。孙中山到马来西亚槟城,在槟城建立了同盟会分会。陈璧君积极参加同盟会的活动,表现出很高的爱国热情。陈壁君的母亲卫月朗是个开明的人,当她知道女儿参加同盟会,表示支持;后来,卫月朗自己也加入了同盟会,一时间,母女俩同为同盟会员成为了佳话。
1908年3月,汪精卫在马来西亚...古文中有标点吗?在清代以前的古书是没有标点的。那时的文章断句靠的是每句尾的文言虚词判断;骈文靠对仗断句;诗词格律靠韵脚和当时的曲谱断句。大概在清代后期,教塾的先生为方便刚入学的儿童断句,便用毛笔顶端醮朱砂在断句的地方印上类似“。”的印记。我家现在还有几本我老爷爷读私塾时的书,里有很多红圈,当时不知道是什么,后来大人告诉后才知道的。
下面的是抄的:古人写作不用标点符号,标点是五四以后才有的。古人写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的,《道德经》的原文自然也没有标点,现在人们为了更好地理解它,特意加上了标点。1842年以前,传教士在南洋地区出版中文报刊,其中《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是第一份以华人为对象的刊物。其内容主要为基督教教义,也有关於世界历史、民俗风情、天文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亦将西方标点符号系统引入中文,不但有断句,包括「、」「,」「。」和地名、人名专用号「求求」都已使用。古人的书籍文章,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但是有“句读”(jv dou),私塾老师教授时,用红笔断句,水平提高以后,不需句读,就能够通读文章。一般有点文化的人,也逐渐适应了这种读法。就是这样,也没有影响古代文化的发展,但是不利于普及。
标点古书要遵循三个原则:必须符合原文文意,必须符合当时的语言实际,必须符合当时社会生活(包括典章制度)的实际。可分三步走:首先通览全文,弄清文章大意,知道写得是什么人、什么事,表现了什么内容;第一遍没读懂,再读第二遍第三遍,切忌匆匆下笔,一错到底。第二步,由粗到细,根据文意,结合句子结构、语气与词语得性质和作用进行断句,在断句的基础上加上恰当饿标点符号。
第三步,反复咏诵,仔细推敲,在咏读中检查修正。断句时可抓住以下切入点:抓住话标志“曰”“云”“言”等;抓首尾语助词,如“者”“也”“矣”“夫”“其”等;找排偶句,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根据古汉语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根据古汉语固定格式,如“如……何”“何以……为”“唯……是……”“有以……”等;根据文体特点,如骚体,句尾多带“兮”字,一般是六字成句,近体诗、词的韵脚、平仄、各句字数等都有固定要求。
台湾习惯说的“尾牙”是什么意思? 台湾习惯说的“尾牙”是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为一年中最后一次的祭祀活动俗称。古时有一诗句“一年夥计酬杯酒,万户香烟谢土神”。 这是旧时诗人述的尾牙情景。上联「杯酒」是用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典故说东家要辞退夥计;下联是尾牙时节家家户户都在祭祀土地公。民间在二月初二土地公诞辰祭拜之后,东家即宴请夥计,到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这天,商家们为了感谢土地公一年的照顾,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来酬谢土地公,而祭拜完的东西就会犒赏给员工们,。
尾牙是闽南地区的民间传统节日,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每月的初
二、十六,是闽南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 在闽南,除了近年来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传统习俗,一家人也都围聚在一起“食尾牙”。
主要的食物是润饼和刈包。润饼,是润饼皮卷包豆芽菜、笋丝、豆干、蒜头、蛋燥、虎苔、花生粉、香茄酱等多种食料。而刈包,里包的食物则是三层肉、咸菜、笋干、香菜、花生粉等,二者都是美味可口的乡土食品。 有些人认为,吃尾牙的习俗是从台湾传过来的,其实不然,在闽南,早有闽南语“尾牙到,年兜近”的说法,再者,台湾早先居民,也是闽南一带流亡过去的。
...苏州的名人有哪些 苏州的名人主要有孙武(如下图所示)、范仲淹、顾炎武、文徵明、唐寅、祝允明、沈周、张继。 扩展资料: 苏州部分名人简介
1、孙武(公元前535—?) 春秋时期兵家。字长卿,齐国人。因伍子胥荐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主张改革图强。与伍子胥率吴军攻楚,五战五胜,攻克楚之郢都。又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
2、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北宋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景祐元年(1034),迁知苏州,创建郡学、义庄。二年,权知开封府,有敢言之名。因反对宰相吕夷简擅权,出知饶州(今江西波阳)、润州(今江苏镇江)、越州(今浙江绍兴)。 康定元年(1040),以龙图阁直学士出任陕西经略副使,主持对西夏军事,筑青涧、大顺城,修复胡卢、细腰等砦,开营田,羌族归业者数万户,边防赖以巩固。
庆历三年(1043),召为枢密副使,旋改参知政事。上疏条陈十事,建议改革吏治,裁汰冗滥,选贤任能,并论减徭役、厚农桑、修武备等事。
3、顾炎武 (1613—1682),初名绛,字忠清,江苏昆山人。明诸生。明亡后,以慕文天祥王炎午为人,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诸生。加入复社,与同乡归庄相友,个性特立耿介,时人号为“归奇顾怪”。
清代朴学的开山之祖,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清初三大儒。其诗文沉郁苍凉,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有《亭林文集》、《亭林诗集》。博学多著述,尚有《天下郡国利病书》100卷及《肇域志》、《日知录》、《音学五书》、《金石文字记》等。 参考资料来源: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名人...历史上的陈氏名人
1、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陈琳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 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
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
2、陈胜:字涉,秦末阳城( 今河南省登封市东南)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他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 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后被秦将章邯所败,遭车夫刺杀而死,陈胜死后被辗转埋葬在芒砀山。
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
3、陈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 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
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4、陈庆之: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出身寒门,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颇受信任。梁普通年间,任武威将军、宣猛将军等职,带兵有方,善抚军士。
5、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 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庆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子昂...客家人是指什么人,客家话的起源?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聚居在广东梅州、河源、惠阳等市,江西的赣州地区18个县市区、福建西部,四川、广西、湖南、台湾、海南、香港部分地区,分布约120余县。
先世居黄河流域,西晋末年(4世纪初)、唐代后期(9世纪末)因战乱大批南下。1270年代南宋灭亡后又迁至赣、闽、粤等地。自称「客家」或「来人」,以区别于本地人。客家话是汉语方言之一,保留较多古汉语音韵。山歌别具风格。客家人在聚居地区保持自己习俗传统,妇女均天足,参加劳动生产,不受封建陋习约束,勇于进取。近代,太平天国之乱失败后,不少客家人被迫分散在更广阔的地区,有的转徙侨居南洋一带。
2007年8月20日在河南省洛阳偃师市结束的“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国际学术研讨会确认,客家先民首次大规模南迁纪念地在我省偃师市。 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一支,一千多年来,他们从中原向外迁徙,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和海外各地。参加研讨会的代表们认为,客家的第一次迁徙发生在东晋年间,位于河洛之间的汉魏洛阳故城为当时的国都,正是客家人的根之所在。
客家先民首次南迁纪念地的标志性景观遗存多集中在偃师市,以偃师市为中心的伊洛平原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地区,因此是客家文化的源头。 [编辑本段]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在广东东部北部叫客话、客家话;在广东西部和广西东南部叫涯话、麻介话、新民话;在湖南浏阳叫客姓话;在四川叫土广东话。但通称客家话。
这是自称和他称的合一。 客家方言的分布 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大陆的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和四川、湖南、海南部分地区。其中主要的区域是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粤闽赣边区一带是客家最集中的地区,因而也是客家方言最流行的地区。在海外,台湾和香港有部分地区讲客家话。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以及美洲华侨、华裔中也有不少讲客家话的。
广东的客家方言几乎遍布全省,但主要分布在粤东、粤北地区。其中纯粹属客家方言或以客家方言为主的县市有:梅县、兴宁、五华、大埔、蕉岭、平远、龙川、和平、始兴、连平、新丰、河源、丰顺、紫金、南雄、翁源、连南、英德、惠阳、曲江、博罗、宝安、惠东、揭西、仁化 、乐昌、廉江、乳源。此外饶平县、揭西、海丰、陆丰、龙门、从化、花县、新会、化州、四会、阳江、鹤山、三水、高要、开平、信宜、珠海、深圳龙岗、东莞等广东的其它地区的一些县市也有不同程度的客家话分布。
据最新调查资料统计,在粤西的湛江、茂名、阳江三市约有190万人讲客家话,分布区域约为6400平方公里,具体分布在廉江、化州、信宜、高州、电白、阳西、阳春等县 。 福建省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闽西的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永定、清流、宁化、明溪等县。此外,南靖的曲江,平和县的九峰、长乐,诏安县的秀篆、官陂,龙岩西北部万安(旧名溪口镇)等地说的也是客家方言。
江西省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赣南的兴国、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寻邬、安远、全南、龙南、定南、信丰(不包括县城嘉定镇和城郊的部分农村)、大余、崇义、上犹、南康、赣县、于都等十七个县和西北部的铜鼓县、修水县的大部分乡镇。此外,萍乡、广昌、永丰、吉安、泰和、万安、遂川、井冈山、宁冈、永新、万载、宜丰、奉新、靖安、高安、武宁、横峰等县市的部分乡镇均讲客家方言。
四川省也是客家人居住较为集中的一个省份,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成都郊区东山一带、新都、金堂、广汉、什邡、彭县、双流、新津、简阳、仁寿、资中、威远、安岳、富顺、泸县、合江、宜宾、广安、仪陇、巴中、通江、达县、西昌等县市的局部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客家方言分布全区90个市县中的79个市县,占所有市县的
87.78%。就乡镇而言,全区1364个乡镇中,583个乡镇有客家话,占所有乡镇的
42.74% 。
广西客家方言集中的地方,主要是在陆川、博白、浦北南部与合浦东部;其次是防城、钦城与灵山相连的一片地区;以贵县为中心,沿铁路东南至玉林北部、西北黎塘、宾阳地区;此外还有来宾、桂平、平南、象州、柳州、贺州、蒙山、荔浦、阳朔等。 湖南省的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攸县、茶陵、炎陵、汝城、桂东等县的某些乡村,还有浏阳、平江县的某些乡村。
江永、江华等地也有少数人说客家方言。 台湾的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桃园以南各乡镇和中坜、新竹、竹东、苗栗一带乡镇以及屏东县一部分乡镇、高雄县的美浓镇。 客家方言在海外的分布可分为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五个地区。其中亚洲讲客家方言的共有350万人,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印度、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家。
南洋大兜虫:南洋大兜虫(CCJ)饲育记录
精选的南洋大兜虫:南洋大兜虫(CCJ)饲育记录
南洋大兜虫(CCJ)饲育记录--儿子的最爱
(2012-05-16 23:40:21)转载▼标签:
杂谈 |
饲育记录.jpg)
南洋大兜虫_南洋大兜虫(CCJ)饲育记录
第一次繁殖大兜虫,很心急,一个礼拜后(4月13)就开挖。第一轮一共23个蛋,烂一个,挖损一个。留下21个。还算满意的结果。来个蛋室特写。第二轮就为手贱付出了代价,母虫补了一个礼拜下产房,也是一个礼拜开挖,挖到17个蛋,挖出来都是白蛋,但是结果烂了15个。就不上照片了。烂蛋是粉红色的,最后变成淡红色。第三轮坚决不挖了,一个月后,直接挖幼虫了。
饲育记录.jpg)
南洋大兜虫_南洋大兜虫(CCJ)饲育记录
南洋大兜虫(CCJ)饲育记录--儿子的最爱
(2012-05-16 23:40:21)转载▼标签:
杂谈 |
饲育记录.jpg)
南洋大兜虫_南洋大兜虫(CCJ)饲育记录
来个蛋室特写。第二轮就为手贱付出了代价,母虫补了一个礼拜下产房,也是一个礼拜开挖,挖到17个蛋,挖出来都是白蛋,但是结果烂了15个。就不上照片了。烂蛋是粉红色的,最后变成淡红色。第三轮坚决不挖了,一个月后,直接挖幼虫了。5月15日,第一只蛋孵化。
饲育记录.jpg)
南洋大兜虫_南洋大兜虫(CCJ)饲育记录
饲育记录.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