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爱国故事

ruidong 坐标: 15304 目录:/xian/

爱国故事有哪些

精选的爱国故事有哪些  爱国是义无反顾的抉择,是不卑不亢的不畏,是忧国忧民的感叹,是救国救民的情怀;爱国是以天下为已任的胸襟,是前赴后继的执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现代爱国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詹天佑》

爱国故事有哪些

爱国故事有哪些
近代科学先驱、着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佟麟阁》 1937年7月28日,北平大战开始。北京城外的南苑,佟麟阁所在的第二十九军司令部遭受40余架敌机的轮番轰炸,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佟麟阁与132师师长赵登禹誓死坚守阵地,指挥二十九军拼死抗击。

爱国故事有哪些

爱国故事有哪些
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后奉命向大红门转移,途中再遭致日军包围,在组织部队突击时,被机射中腿部,头部再受重伤,流血过多,壮烈殉国。同志曾高度评价佟麟阁等抗日将领,称赞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

《王二小》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爱国故事有哪些

爱国故事有哪些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陈化成》 陈化成(1776-1844)清朝将领。字业章,号莲峰,福建同安人人。行伍出身。曾任金门镇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平日善抚士卒,甚得军心。1840年,调任江南提督。战争爆发后,率部防守吴凇口,积极备战,筑垒二十余座。1842年6月10日,英国舰队进攻吴凇口,乃率参将周世荣扼守西炮台。13日,亲自挥旗督战,燃炮杀敌,击伤英舰数艘,致敌不敢进。时两江总督牛鉴从宝山脱逃,致东炮台失陷,英军遂登陆抄袭西炮台,他率孤军血战,中弹七处,血透征袍,仍奋勇搏斗,与守备韦印福、千总钱金玉等官兵英勇殉难。

爱国故事有哪些
爱国故事有哪些
爱国故事有哪些

爱国主义故事:讲述英雄故事弘扬革命精神

想知道爱国主义故事:讲述英雄故事弘扬革命精神

爱国主义故事_讲述英雄故事弘扬革命精神

为缅怀革命先辈,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的爱国主义情操,3月27日下午,六口小学举行了一次以"革命英雄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故事会。 六口小学素来重视的课外阅读,注意引导阅读、分享阅读成果。在少队部辅导员的精心策划下,各班围绕主题如火如荼地开展,现场气氛非常热烈。选手们有的慷慨激昂,抒发着英雄们的壮志豪情,有的绘声绘色地讲述着革命顽强地和敌人斗争的事迹,有的娓娓道来描述着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一个个英雄人物、一段段难忘的历史,感动了现场的所有人,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故事会呈现的主人公中,有宁死不屈的刘胡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机智勇敢的雨来,抗美援朝的邱少云等,每个英雄故事都深深震撼了的内心。活动中,小小的演讲者们用稚嫩却不乏基情的语言,将观众带回到英雄生活的年代,重温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 "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苍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让师生们跨越时空,经历了一场红色的洗礼,而这些的好儿女,他们的英勇无畏、爱国爱的精神将在心中永存。

爱国主义故事_讲述英雄故事弘扬革命精神

比赛在少队部辅导员杨长梅老师慷慨激昂的开幕词中拉开了序幕。

爱国主义故事_讲述英雄故事弘扬革命精神

比赛中,小选手们个个精神饱满,自然大方,声情并茂地讲述着流芳后世的革命故事,让烽火年代的壮烈场景再现于同学们眼前。

爱国主义故事_讲述英雄故事弘扬革命精神

  演讲会场气氛紧张热烈,选手们情绪饱满,或慷慨陈辞,或娓娓道来,纷纷表达了要继承先烈遗志,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缔造的和平环境,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自强自立,感恩幸福,立志成才,奉献社会,将来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的决心。

爱国主义故事_讲述英雄故事弘扬革命精神

一个个英雄的形象在同学们的故事中更加鲜活、形象,台下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沉浸在革命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之中,幼小的心灵从此播下了勤学报国的种子,全体师生为演讲同学的精彩故事献上了阵阵掌声。

爱国主义故事_讲述英雄故事弘扬革命精神

该校表示,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这代人手中,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则要做到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铭记昨天的苦难,懂得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以英雄事迹为榜样,从小树立奋发成才、报效祖国的信念。

爱国的故事:关于爱国的历史故事

想知道爱国的故事:关于爱国的历史故事 爱国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情怀。你知道有关于爱国的历史典故吗?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关于爱国的历史故事,仅供大家参考!

爱国的故事_关于爱国的历史故事

爱国的历史典故 宋仁宗曾经派范仲淹去西北抗击西夏。范仲淹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他不但是一个军事家,也是着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范仲淹是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他两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跟着改嫁的母亲背井离乡,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很有志气,爱好读书。十多岁的时候,他借住在一所寺庙的僧房里,昼夜苦读。每天,他只烧一锅粥,等粥冷却后,用刀划成四块,一天两餐,早晚各吃两块。菜呢,也只是几根咸菜。后来,人们称他这种生活为“断齑(jī,指咸菜)划粥”,成为历史上刻苦好学的佳话。

经过艰苦的学习,范仲淹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同时养成了严肃认真和刻苦节俭的作风。 范仲淹青年时就考中了进士,开始做官。早年的贫困生活使他了解并同情民间的疾苦。他决心为国家和百姓做一番事业。 宋夏战争初期,宋军不断失利。公元1040年,范仲淹和韩琦同时被派到陕西,前去抗击西夏。 范仲淹到了延州,发现一个很不合理的现象。当时,宋朝政府把边兵分给各级官员带领,官职越高的带兵越多,官职越小的带兵越少。这本来是正常的现象,但宋仁宗却下了一道命令,说敌人来进犯时,不管来的敌人多少,一概由官小的带领自己的少量人马先去作战。这样做哪有不败的道理。范仲淹却不管皇帝的命令,立即改变做法。他把延州的一万八千军队,分给六个将领带领,每将三千人,负责训练。有了敌情,该多派就多派,该少派就少派。同时,他又下令修筑一些城堡。经过一番整顿,延州的防守力量顿时改观了。

西夏军队看到范仲淹防守严密,就互相警戒说:“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从此,他们再不敢轻易侵犯延州了。 范仲淹镇守陕西几年,除延州外,还驻过庆州(今甘肃庆阳)、州(今陕西彬县)等地,很受当地羌人部落的尊敬。羌人因为范仲淹做过龙图阁直学士,都称他做“龙图老子”。 公元1043年,范仲淹由陕西调回京城,担任副宰相。

那时候,北宋政治非常,封建官僚的特权大得惊人。做官全凭关系,升官更靠资历。只要一个人当了大官,家属亲戚都可以做官。结果大小衙门里塞满了多余的官员,好多官员又尽干坏事。 范仲淹早就看不惯这种状况。他担任副宰相后,决心改革,就大胆地向宋仁宗提出十项改革方案。这个方案的主要内容是:


一、明确规定官吏提拔或者降职的办法;
二、严格阻止凭借特权、关系等取得官职;
三、改革科举制度;
四、慎重选择官员;
五、重视生产;
六、加强武备;
七、减轻劳役等。

宋仁宗正信任范仲淹,对范仲淹提出的方案全部接受了。因为范仲淹是在宋朝庆历年间提出这个方案并进行改革的,所以历史上称为“庆历新政”。 为了推行新政,范仲淹首先整顿官吏制度。他派一些官员担任司(察官),到全国各地视察,然后根据他们的报告,把各地的坏官从登记簿上除名,加以撤换。 有一次,和范仲淹一起推行新政的大臣富弼(b&igre;),看到范仲淹在登记簿上勾掉坏官的名字,心里不忍,就上前劝阻说:“一笔勾掉一个名字很容易,可是,被勾掉的一家人都得哭了。”

范仲淹毫不动摇,斩钉截铁地回答说:“一家哭总比一路(北宋的政区名称)的百姓哭好啊!” 富弼听了,觉得范仲淹既有胆量,又有见识,心里非常钦佩。 新政在推行中,触犯了一些封建贵族的利益。许多保守的官僚纷纷起来反对,诽谤范仲淹和推行新政的人,说他们结成朋,。 宋仁宗动摇了。新政只推行了一年多,范仲淹就被降职,调到外地做官去了,新政也跟着失败了。

范仲淹虽然遭受打击,但他忧国忧民的信念却丝毫不变。不久,他到邓州(今河南邓州)去做地方官。这时,他的朋友滕子京也被降职,在岳州做地方官。滕子京在岳州重新修建岳阳楼,请范仲淹写一篇纪念文章。范仲淹答应滕子京的要求,写下了着名的《岳阳楼记》。文中反映范仲淹伟大抱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语,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公元1052年,范仲淹又被调到颍州(今安徽阜阳)去当地方官。他在上任的路上生病死了。 范仲淹生前,生活非常节俭,但待人却很亲热厚道,乐于助人。他喜欢将自己的钱财赠送给别人,还设法救济同族的人。所以,他死后,人们都很悲痛。 华罗庚立志回国 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专题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