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作文

Sloane 坐标: 17914 目录:/wu/

五年级上册作文大全

精选的五年级上册作文大全五年级下册作文:开卷一定有益吗开卷有益吗?班级里开展了一场有关的辩论赛,作者认为开卷是不一定有益的,因为有一些不适合同学们阅读的书籍也会出现在正规书店里。五年级下册作文 开卷有益开卷有益吗?作者认为开卷是有益的,这样会更方便我们随时学习新知识,因为我们在阅读时候也会主动的选择适合自己读的书。

五年级上册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二十年后回到了故乡,作者发现故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宽阔的柏油马路,清澈的小河,一栋栋高楼大厦,更重要的是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五年级下册作文:我是小小推销员小作者给同学们推销的是最熟悉的蔬菜——西红柿,他主要介绍了西红柿富含的营养,和吃西红柿的好处,看看他介绍的有没有同学想买呢?

五年级上册作文 我是小小推销员作者是光辉公司的推销员,主要销售的是同学们最熟悉的文具,看他介绍的这个文具盒的详细内容,同学们有没有去购买的想法呢?五年级上册作文 文明只差一步一幅小小的漫画却反映了一个生活小细节中的大问题,不要贪图一时的方便,污染了环境,只有人人都从小细节做起保护环境,才会有一个真正美丽整洁的家园。

五年级上册作文 看漫画《文明只差一步》有感一幅小小的漫画却反映了一个生活小细节中的大问题,不要贪图一时的方便,污染了环境,只有人人都从小细节做起保护环境,才会有一个真正美丽整洁的家园。五年级下册作文 有趣的汉字班级里开展了一次汉字活动,有猜谜也有猜歇后语,同学们费尽脑筋来得出答案,真是有趣,同时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五年级上册作文:有趣的汉字翻翻字典,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就算是平时常见的字词,原来也会有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同学们也会发现更多汉字乐趣的。五年级上册作文 父母的爱父母的爱,是最伟大的爱,父母的爱,就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的滋润我们,我们应该时刻心怀感恩之情,好好孝敬父母。五年级下册作文:父母的爱

父母的爱,是用言语无法描绘完整的,他们总是会在我们危机的时候保护我们,在第一时间为我们设身处地的着想,父母的爱,最伟大的爱。五年级下册作文 最后一次习作农村的面貌时刻在发生着变化,作者看不到了熟悉的曾经玩耍的地方,怀念的还有小时候和伙伴们一起时候的那份纯真童趣。五年级上册作文:最后一次习作

这是小作者在小学生涯中写的最后一篇习作,感慨万千,总结了对小学生活的怀念,也对新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憧憬。五年级上册作文:范老师留给我的深刻印象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范老师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姣好的容貌,和蔼可亲,平时对同学也很平易近人,让同学们在快乐中学到了不少新知识。文明只差一步这是一篇五年级上册作文,文章的主题是文明。两个小朋友在路边玩游戏,看到垃圾桶旁边的垃圾,他们很气愤,垃圾桶就在旁边都不扔,太不文明了,其实文明差的就是你的举手之劳。

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200字五年级这是一篇500字的五年级上册作文,文章写了二十年后我回故乡的场景。岁月不饶人,二十年后再次回到故乡,那些熟悉的面孔不再熟悉,那些熟悉的风景早已不存在了…童年趣事作文400字这是一篇五年级下册作文,作者写到自己童年里发生的趣事,和姐姐一起做饭给洋娃娃吃。回忆这些童年趣事,无比怀念…

开卷有益作文300字这篇五年级上册作文的主题是开卷,开卷有益还是有弊这个问题存在多年,一直争论不休。作者认为是有益的,理由是什么呢?看下文就知道了。五年级上册作文 父母的爱爱有千万种,不同人的爱,不同深度的爱。这篇五年级上册作文,给我们讲述了父母的爱,也许我们会将这种爱视为理所当然,作者说要好好回报父母的爱…

五年级单元作文:人教版上册一单元《我的长生果》读后感下面的这篇作文,是一篇五年级单元作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单元作文,也是一篇读后感作文,《我的长生果》相信你已经读过了,你有什么感想呢?

点击加载更多

热点推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所有古诗

精选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所有古诗上册故事:《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所有古诗词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

一种亲切感,也便油然而生。 选编这三首诗词,目的有三:一是通过学习,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二是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激发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是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牧童


1.课文简说。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2.词句解析。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舟 过 安 仁


1.课文简说。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2.词句解析。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

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①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②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可以参阅。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清平乐·村居


1.课文简说。 辛弃疾现存词有六百多首,是唐宋词作家中存词最多的一个。...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所有古诗

人教版语文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的古诗

人教版小学语文1—5年级文中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


1.《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3《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4《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5《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学二年级】


1.《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2《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3《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4《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5《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6《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7《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8《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小学三年级】


1.《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4《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7《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8.《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 碧海青天夜夜心。【小学四年级】
1.《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无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7.《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8.《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9.《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小学五年级】
1.《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4.《牧童》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5.《舟过安仁》 (宋) 扬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6.《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所有古诗

上册故事:《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小学一至六年级人教版全部古诗文!!!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 , 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

草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咏柳 春日 乞巧 嫦娥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渔歌子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员二使安西 泊船瓜洲 秋思 长相思 七律。长征 牧童 舟过安仁 清平乐。村居 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天净沙。秋 卜算子 马诗 浪淘沙 、 第九册 泊船瓜州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生。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第十册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第十一册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第十二册 明日歌 清(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换旧符。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清明 唐(杜甫)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书第五课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秋思 张籍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古诗有哪些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古诗词如下:


1、《牧童》
2、《舟过安仁》
3、《清平乐·村居》
4、《浪淘沙》 相关古诗: 《牧童》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杨万里(宋代诗人)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宋代诗人)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有哪些


1、《泊船瓜洲》[ 宋 ]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释义: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2、《秋思》[ 唐 ]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释义: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3、《长相思》[ 清 ] 纳兰性德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部古诗(作者及诗句)急急急

精选的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部古诗(作者及诗句)急急急十五夜望月 石灰吟 秋 思 唐 王建 明 于谦 唐 张籍 中庭地白树栖鸦, 千锤万凿出深山, 洛阳城里见秋风, 冷露无声湿桂花。 烈火焚烧若等闲。 欲作家书意万重。 今夜月明人尽望, 粉身碎骨全不怕, 复恐匆匆说不尽,

不知秋思落谁家。 要留清白在人间。 行人临发又开封。观书有感 寄扬州韩绰判官 客中作 宋 朱熹 唐 杜牧 唐 李白 半亩方塘一鉴开, 青山隐隐水迢迢, 兰陵美酒郁金香, 天光云影共徘徊。 秋尽江南草未凋。 玉碗盛来琥珀光。 问渠哪得清如许? 二十四桥明月夜,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为有源头活水来。 玉人何处教吹箫? 不知何处是他乡。 登幽州台歌 终南望余雪 唐 陈子昂 唐 祖咏 前不见古人, 终南阴岭秀, 后不见来者。 积雪浮云端。 念天地之悠悠, 林表明霁色, 独怆然而涕下。 城中增暮寒。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下册中的古诗有哪几首?

给个篇目自己去查找。七年级(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夜雨寄北(李商隐)秋词(刘禹锡) 画眉鸟(欧阳修)泊秦淮(杜牧)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渡荆门送别(李白)黄鹤楼(崔颢) 水槛遣心二首(选一)(杜甫) 七年级(下)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如梦令(李清照) 清平乐子??村居(辛弃疾)乌衣巷(刘禹锡) 赤壁(杜牧)望岳(杜甫) 登飞来峰(王安石)次北固山下(王湾) 浣溪沙(晏殊)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过故人庄(孟浩然)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部古诗(作者及诗句)急急急

求鄂教版小学5年级上《童年的小花狗》详案

【教材简析】课文记叙了作者的一件童年往事:儿时因为太喜欢一个泥玩具而干了一件蠢事,事后摊主王大爷不但不追究责任,还坚持要将泥玩具送给我。通过这件事刻画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祥的老大爷形象。“小花狗”是文章的“眼”,透过它,能看到一个充满爱心的王大爷,对待一个知错能改的孩子不是严厉的指责和数落,而是注以无限关爱;透过它,能感受到我对王大爷的一种怀念,也督促我少犯错,不犯错,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播撒爱。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能认读本课7个生字,掌握本课新词。
2、 学习文章中写人叙事的方法,抓住印象最深的情景展示人物形象。
3、 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自主探究、协作探究,同时给以展示的平台,让他们的想象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王大爷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与体会,让感受他的善良、慈祥、有爱心,从而教育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时时处处播撒爱心的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一位善良、慈祥、有爱心的老大爷形象。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小花狗”给予我的究竟是什么?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为什么一直把它带在身边。【课时安排】第1课时: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抓住文章主线;第2课时:学习文章主要部分,总结全文,完成练习。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前面我们了解到魏巍孩提时的老师给人无尽的怀念,新凤霞笔下的傻二哥让人印象深刻,今天我们要读到的一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萧复兴对儿时生活的一段回忆,文中透露出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2、(板书课题)知道读体,童年的小花狗到底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回忆呢?
二、指导自学
1、 要求轻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2、 想想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谈谈他留给你的最初印象。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初步感受主要人物形象
1、快速默读,谁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文中的主要人物。
2、文中对王大业的描写笔墨不多,能找出作者对这一人物最直接的一个整体描述吗?
3、小结:王大爷和它的小摊儿,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也让孩子们的童年有了美好回忆。


4、朗读表达
五、课堂小结第二课时
一、 回忆前文内容,引出下文正是因为王大爷小摊上那漂亮的各式各样的你玩具,诱引了“我”干了一件蠢事。
二、 讲读课文第二段
1、 默读第二段,思考:“我”做了一件什么蠢事?
2、 讨论交流。
3、 王大爷对我拿走小花狗是什么态度?
4、 全班交流。从“爱怜”、“坚持”和“嘱咐”等词中感受到王大爷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对待一个犯错的小孩子不是严厉的职责和数落,而是投以疼惜的目光,举止之间充满了无限的关爱。


5、 感情朗读第九自然段,用心体会王大爷对孩子的一种关爱。
三、 讲读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10自然段,思考:末尾的省略号意味深长,你能揣摸出作者想说却没有说出口的话语吗?
2、朗读表达
3、默读11自然段,体会字里行间及省略号中透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尊敬与怀念)
4、指导朗读
5、作者为什麽要在这两个自然段中用上省略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师小结
四、 学习第四段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将小花狗带在身边,这是为什么?我喜欢的仅仅是小花狗吗?
五、总结全文【板书设计】
15、童年的小花狗偷拿“小花狗”慈祥、善良、充满爱心送我“小花狗” ↓时时处处播撒爱心◆[2007-12-01]〖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的文章〗

鄂教版小学语文影子是童话吗

课文是一首儿歌,语言简洁、生动、形象,读起来琅琅上口,符合低年级小活泼的个性。通过“前、后、左、右”描绘了影子和太阳的关系,通过“小黑狗”、“好朋友”、“我走他也走”、“我拍手他也拍手”描绘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生动的语言既让觉得有趣,又能形象地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小学所有的数学公式(鄂教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公式大全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2 基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基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基数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 C 周长 S 面积 a 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 边长*边长 S=a* a=a2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 棱长*棱长*6 S 表=a * a *6=6a2 体积= 棱长*棱长*棱长 V=a* a* a=a33 长方形 C 周长 S 面积 a 边长 周长=( 长+ 宽) *2 C=2(a+b) 面积= 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 表面积( 长*宽+ 长*高+ 宽*高) *2 S=2(ab+ah+bh)
(2) 体积= 长*宽*高 V=abh5 三角形 s 面积 a 底 h 高 面积= 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 面积 *2 ÷底 三角形底= 面积 *2 ÷高6 平行四边形 s 面积 a 底 h 高 面积= 底*高 s=ah7 梯形 s 面积 a 上底 b 下底 h 高 面积=( 上底+ 下底) *高÷2 s=(a+b)* h÷2

8 圆形 S 面积 C 周长 ∏ d= 直径 r= 半径


(1) 周长= 直径* ∏=2 * ∏ *半径 C= ∏ d=2 ∏ r
(2) 面积= 半径*半径* ∏= ∏ r2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 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 侧面积= 底面周长*高
(2) 表面积= 侧面积+ 底面积*2
(3) 体积= 底面积*高
(4) 体积=侧面积÷2 *半径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 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 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 ( 已知两数的和及它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 的公式( 和+差) ÷2 =大数( 和-差) ÷2 =小数 和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 ) 和÷( 倍数+1) =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已知两数之差和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出两数) 差÷( 倍数-1) =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 =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 株数-1) 株距=全长÷( 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 =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 株数+1) 株距=全长÷( 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 ÷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 ÷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 ÷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 顺流速度+逆流速度) ÷2 水流速度=( 顺流速度-逆流速度) ÷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 =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 售出价÷成本-1) *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 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 -税率)

已亥杂诗的准确解释作品原文为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


1.这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已被编入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背诵第七首、义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背诵第八首和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第八首)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沉默不语。
5.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6. 究: 终究,毕竟。
7.天公:造物主,这里指皇帝。


8. 重:重新。
9. 抖擞: 振作精神。
10.降:降生。
11.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12.风雷:风、雷一般的样子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选取更多的人才。

编辑本段诗词出处和写作背景“不拘一格”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这个成语来源于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是我国清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1792年,他出生于浙江仁和(在今抗州)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从小就喜爱读书,特别爱学写诗。14岁时,他就能写诗,18岁时会填词,20岁就成了当时著名的诗人。

他写的诗,想象力很丰富,语言也瑰丽多姿,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他在诗中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和,主张改革,支持禁烟派,反对侵略,反对妥协,充满着爱国热情。他是个爱国主义者。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龚自珍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在清朝政府里做了20年左右的官。由于他不满官场中的和黑暗,一直受到排挤和打击。1839年,在他48岁时,就毅然辞官回老家。在回乡的旅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 一天,龚自珍路过镇江,只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打听,原来当地在赛神。

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等天神在虔诚地祭拜。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一听当代文豪也在这里,一位道士马上挤上前来恳请龚自珍为天神写篇祭文。龚自珍一挥而就写下了《九州生气恃风雷》这首诗,全诗共四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中九州是整个中国的代称。诗的大意说,中国要有生气,要凭借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现在人们都不敢说话,沉闷得令人可悲。

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把有用的人才降到人间来吧。 后来,人们把“不拘一格降人才”精简成“不拘一格”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不拘泥于一种规格、办法。 诗里还引申出“万马齐喑”这个成语,比喻空气沉闷的局面。 编辑本段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 ,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全国各地中小学课本教材一样吗

不一样。 目前,全国使用的小学教材共13个版本。按教育部的规定,教材的使用选择权在学校手中,通常一个地区会选择一样的教材版本。 拓展资料


1、教科书,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又称课本、教材。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广义,凡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全是教育;狭义,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政体)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我国在2001年之前使用统编教科书,由教育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统一编写,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使用。2001年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发布,教科书可以由各出版社出版,再由教育部审定通过使用。
3、切记:教科书作为教育重要工具,经过严格审查,除了特殊目的外,整体是富有科学性的,虽然其不如科学刊物一样严谨,或可出现便于师生或非专业人士理解的简化说法,但是只要不篡改其本意即是非常可靠的,否则将会误人子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科书...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暑假日记


(一) 今天,我们一家去龙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儿,人一直挤着,我们好不容易点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来了,是一桶大套餐。里面有12个鸡腿,我想:怎么平均分呢?这时,我想起除法12÷3=4。我们每人四个鸡腿,我后来又吃了老妈的1个鸡腿,阿姨的2个鸡腿,阿姨说:“这总不能白吃,我问你,你吃了几分之几?你再吃几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

”幸好,我学了分数的知识,可以正确回答问题了.


(二) 今天,妈妈给了我10元钱去超市买东西。我买了一串鞭炮用了钱的2/10,又买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钱的1/10,还买了7个汽球,用了钱的2/10,最后买了一把梳子,用了钱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还剩下一元钱只好还给妈妈了。 到家后,妈妈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 我吃了棒棒糖的1/4,还剩下一根,我送给了隔壁的小强哥哥吃。

(作者:肖恩玲)


(三)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如:一本书有三十页,每一页是一本书的1/30。分数还可以用来加减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二分之二,也就是1。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一个饼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1/2,再把这两份拼起来,就是有2个1/2,刚好是一个饼。

分数在加减时,如果分母都是一样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样,就是1了。 我还学会了比分数的大小,老师教了我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哪里有湖北教育出版社(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三上)道德与法制...

三年级上册常用的反义词和近义词:【1课】 近义词:穿戴—打扮 好奇—惊奇 飘扬—飘动 绚丽多彩—五彩缤纷 安静—平静 招引—吸引 反义词:洁白—乌黑 粗壮—纤弱 安静—喧闹 古老—年轻 【2课】 近义词:快乐—高兴 喜爱—喜欢 假装—伪装 观察—观测 使劲—用劲 合拢—合并 反义词:喜欢—讨厌 合拢—张开 【3课】 近义词:汲取—吸取 鼓舞—鼓励 纪念—怀念 终于—终究 【4课】 近义词:仔细—认真 勤劳—辛劳 甜蜜—甜美 飘扬—飘荡 有趣—风趣 发颤—发抖 反义词:快乐—伤心 【5课】 近义词:肯定—一定 本来—原来 可惜—惋惜 诚实—老实 反义词:肯定—否定 诚实—虚假 严寒—酷暑 【6课】 近义词:突然—忽然 吩咐—命令 立刻—马上 反义词:仔细—马虎 经常—偶尔 【7课】 近义词:常常—经常 恐怕—估计 著名—有名 反义词:突兀—凹陷 【8课】 近义词:解释—说明 漂亮—美丽 特别—特殊 反义词:失信—守信 特别—普通(一般) 【10课】 近义词:希望—盼望 精心—细心 依然—仍然 寻找—寻觅 垂头丧气—无精打采 渐渐—逐渐 反义词:快乐—痛苦 精心—粗心 垂头丧气—兴高采烈 希望—失望 【11课】 近义词:留意—留心 凉爽—凉快 五彩缤纷—五光十色 反义词:紧—松 火热—寒冷 【12课】 近义词:道别—告别 叮咛—嘱咐 掠过—拂过 辽阔—广阔 绽开—裂开 继续—持续 凉爽—凉快 香甜—甘甜 快活—愉快 反义词:温暖—凉爽 辛勤—懒惰 辽阔—狭窄 匆匆—慢慢 【13课】 近义词:适宜—适合 大致—大概 舒展—伸展 苏醒—醒来 艳丽—亮丽 反义词:艳丽—素雅 醒—睡 密切—疏远 干燥—潮湿 【14课】 近义词:推测—推断 超常—特殊 确确实实—的的确确 包括—包含 证实—证明 反义词:减少—增加 超常—一般 陌生—熟悉 【15课】 近义词:看守—看护 随意—随便 清闲—空闲 拜访—访问 调节—调整 反义词:细微—明显 简单—复杂 浪费—节约 伟大—渺小 【16课】 近义词:跛—瘸 忿忿—生气 究竟—到底 详细—详尽 光滑—平滑 反义词:容易—困难 细小—巨大 深—浅 详细—简略 不紧不慢—慌慌张张 【17课】 近义词:拜访—拜见 迎候—等候 大概—大约 敬重—尊敬 请教—讨教 佩服—敬佩 反义词:渊博—贫乏 长进—衰颓 闻名—无名 【18课】 近义词:混沌—模糊 辽阔—广阔 茂盛—旺盛 滋润—润泽 缓缓—慢慢 华丽—华美 庞大—巨大 浑浊——混沌 反义词:重—轻 清—浊 辽阔—窄小 茂盛—枯萎 滋润—干燥 上升—下降 黑暗—光明 巨大—窄小 会和—解散 【19课】 近义词:才干—才能 美观—美丽 节省—节约 宝贵—珍贵 精美—精致 坚固—牢固 反义词:减轻—加重 容易—困难 坚固—松散 精美—粗糙 【20课】 近义词:完整—完全 名扬中外—名满天下 反义词:热闹—冷清 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22课】 近义词:瑰丽—美丽 庞大—巨大 栖息—休息 反义词:富饶—贫穷 茂密—稀疏 庞大—微小 【23课】 近义词:诱人—迷人 欣赏—观赏 抽出—长出 融化—溶化 葱葱茏茏—郁郁葱葱 反义词:嫩—老 浓—淡 肥—瘦 【24课】 近义词:闪耀—闪烁 乐意—愿意 应有尽有—一应俱全 五洲四海—五湖四海 反义词:漫长—短暂 清澈—浑浊 热情—冷淡 【25课】 近义词:固然—确实 长处—优点 善于—擅长 优势—优点 慌张—紧张 危急—紧急 安全—平安 依然—依旧 成功—胜利 反义词:防守—进攻 紧张—放松 长处—短处 集合—分散 胜利—失败 【26课】 近义词:果然—果真 躲避—躲闪 当初—从前 故乡—家乡 仍然—依旧 难过—伤心 也许—或许 反义词:高兴—伤心 【27课】 近义词:谦虚—虚心 轻蔑—轻视 愤怒—生气 理会—理睬 覆盖—遮盖 懦弱—软弱 反义词:谦虚—骄傲 懦弱—坚强 堕落—上进 【28课】 近义词:欣赏—观赏 别致—特别 抱怨—埋怨 匀称—均匀 反义词:傲慢—谦和 愚蠢—聪明 荒凉—繁华 误解—理解 【29课】 近义词:骤然—突然 热烈—激烈 镇定—镇静 注视—凝视 持久—长久 忧郁—忧愁 反义词:忧郁—开朗 持久—短暂 镇定—慌张 【30课】 近义词:回答—回复 不假思索—毫不犹豫 反义词:危险—安全

专题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