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故事100字

kasili 坐标: 20886 目录:/shu/

数学家的故事100字

想知道数学家的故事100字

数学家的故事100字

数学家的故事作文 300字 维纳维纳(1894-1964年)是最早为美洲数学赢得国际荣誉的大数学家,维纳最有名的故事是有关搬家的事。一次维纳乔迁,妻子熟悉维纳的方方面面,搬家前一天晚上再三提醒他。她还找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新居的地址,并用新居的房门钥匙换下旧房的钥匙。第二天维纳带着纸条和钥匙上班去了。白天恰有一人问他一个数学问题,维纳把答案写在那张纸条的背面递给人家。晚上维纳习惯性地回到旧居。他很吃惊,家里没人。从窗子望进去,家具也不见了。掏出钥匙开门,发现根本对不上齿。于是使劲拍了几下门,随后在院子里踱步。突然发现街上跑来一小女孩。维纳对她讲:“小姑娘,我真不走运。我找不到家了,我的钥匙插不进去。”

小女孩说道:“爸爸,没错。妈妈让我来找你。”数学家的故事作文100字 陈景润数学家陈景润在大学读书时,生活极为简朴,他始终穿着一件黑色的学生装.由于家境贫寒,他经常一天吃两顿饭,为的是把省下的钱用来买书.他说:“饭可以不吃,书不可以不念.”他平时不看电影,不随便和人闲聊,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那时,宿舍有按时熄灯的制度,他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便把头埋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书.

在进军“哥德巴赫猜想”时,他居住在6平方米的小屋里,演算全靠自己笔算.他演算的手稿有几麻袋.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整十年过去了,陈景润在1966年终于攻克了“(1+2)”这个堡垒.英国数学家哈勃斯丹和西德数学家李希特把陈景润的发现誉为“陈氏定理”,说它是“筛法”的“光辉顶点”.一位英国数学家写信称赞他:“您,移动了群山!”

数学家的故事作文 高斯高斯(1777~1855)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高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独立发现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使他得以不断深造。19岁的高斯在进大学不久,就发明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

1801年,他发表的《算术研究》,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某些问题。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同时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与威廉.韦伯合作研究电磁学,并发明了电极。为了进行实验,高斯还发明了双线磁力计,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研究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高斯30岁时担任了德国着名高等学府天文台台长,并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他平生还喜欢文学和语言学,懂得十几门外语。他一生共发表323篇(种)着作,提出了404项科学创见,完成了4项重要发明。

高斯去世后,人们在他出生的城市竖起了他的雕像。为了纪念他发现做出17边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边形。世人公认他是一位和牛顿、阿基米德、欧拉齐名的数学家。数学家的故事作文100字 波兰伟大的数学家伯格曼有一次伯格曼去西海岸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他的一个研究生正好要到那里旅行结婚,他们同乘一辆长途汽车。这位学生知道他的毛病,事先商量好,在车上不谈数学问题。伯格曼满口答应。伯格曼坐在最后一排,这对年轻夫妇恰巧坐在他前一排。10分钟过后,伯格曼脑子里突然有了灵感,不自觉地凑上前去,斜靠着学生的座位,开始讨论起数学。再过一会儿,那位新娘不得不挪到后排座位,伯格曼则紧挨着他的学生坐下来。一路上他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数学。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精选的关于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家的励志故事你看过没有呢?
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管理资源吧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数学家的经典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数学家的经典励志故事大全:8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处罚了.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数学家的经典励志故事大全:默默忏悔,不请求原谅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早在五十年代,王元就已经成为我国数学界的著名人物.他对哥德巴赫猜想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即他证明的2+3为陈景润最终证明1+2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此外,他与恩师华罗庚先生一同创造的“华王方法”被国际数学界一直沿用至今.他们多年的师生合作,可谓中国现代数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但是,在“文革”中,有许多人曾经在政治压力下,违心地批判过自己的师长,或与被打成反革命的父母公开划清阶级界限.王元也经历了这段痛苦的心灵体验.在一次批斗会上,造反派勒令王元必须在大会上发言,批判自己的导师华罗庚.王元知道如果拒绝发言,就可能会被打成反革命.面对强大的政治压力,他推辞自己写不了批判稿,只能由别人写,自己上台念一下.没想到造反派真的找人来代笔,让王元去读.无奈之下,王元只好当众读了一遍批判稿.

王元深知此事对恩师心理的冲击.他在心里把自己做的这件事叫做“背叛”.他愧悔于自己的屈从,一直不肯原谅自己.此后,他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去恩师家了,即使遇到恩师,也总是想方设法躲开.许多年后,华罗庚先生出访归来,给王元带回来国外数学界关于“华王方法”的论著,两个人才重新走到一起,继续他们的合作.但是,两个人面对面时,无论是老师,还是,都从不提起“批斗会”这件事———二人不约而同地保持缄默,连一个字也没有.

恩师辞世后,作为数学家的王元破天荒地费时十年为华罗庚先生写了一本传记.在传记中,他记录了自己痛苦的内心历程,深刻忏悔了自己的过失.在接受电视主持人的采访时,这位性情温和的老人再一次谈到了这个事件,并声明这是自己一生的遗憾.主持人很奇怪王元用传记来消弭自己内心愧疚的方式,并问他为什么不在私下场合向自己的老师道个歉.没想到王元先生立刻坦承自己从来没有当面向老师道歉.当主持人又问及为什么不请求华罗庚先生的原谅时,不善言辞的王元先生有些动情了:“这种事情,我觉得一个人做错了,自己知道,改了就算了,不要去要求他人原谅.要求人家原谅是不对的.事情本来就是你做错了.凭什么要人家原谅你?
人家已经很痛苦了.你还要为了自己,非要人家原谅不可,让人家第二次受痛苦.”

我见过许多在“文革”期间有过愧疚历史的人.很多人后来都纷纷向受害者道歉,并请求原谅———理由是:如果他们不能得到原谅,他们的心灵就会一直痛苦下去.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只有王元先生一人———只是默默忏悔,而不请求任何原谅.数学家的经典励志故事大全:华罗庚从小就有数学天分 华罗庚小时候,他的父亲开小杂货铺,家里穷得很.华罗庚一生下来就被装进一个箩筐里,顶上又盖一只箩筐.老人说这样可避邪消灾,所以给孩子起名为“罗庚”,很有些吉祥如意的意思.

华罗庚上学期间,并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孩子,常常独出心裁,我行我素.而且把作业乱改一通,但这些并不能掩盖他的天资聪慧.华罗庚的数学天才大大超过了他的同学们.他上初中二年级时,教数学课的是法国留王维克.有一次王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几,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过了好半天,竟没有一个能回答.王老师用眼扫视全班时,大部分都低着头,恐怕被老师喊起来回答.只有一个在桌上用笔紧张地算着.过了一会儿,这个果然举手要求回答了.他大声说:“是二十三.”王老师问:“大家说他回答的对不对?
”教室里又是一片沉寂,同学们只是惊奇地看着站起来的那个,他就是很不起眼的华罗庚.王老师说:“他答对了.”接着老师告诉大家,这是我国古代算学经典之作的《孙子算经》里的一道名题.

在楚汉之争中,汉王刘邦的大将韩信,还用这个方法点兵呢!西方数家尊称它为“孙子定理”.王老师一再表扬华罗庚是个好学的孩子,前途不可限量.


三.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50字

精选的数学家的故事50字数学家大师陈省身生平  陈省身于1911年10月28日出生在浙江嘉兴市.1922年全家移居天津. 1923年初,陈省身考入天津扶轮中学(现天津铁路一中).1926年考入南开大学,受教于姜立夫教授.陈省身回忆说:“我从事于几何,大都亏了我的大学老师姜立夫博士.” 1930年6月,陈省身获得南开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当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理科研究所算学部读研究生.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德国汉堡大学w·布拉施克教授的系列演讲,坚定了他献身数学的信心.他曾说过:“布拉施克教授对我影响之大,怎么说也不过分.”

1934年10月,陈省身受清华大学资助入德国汉堡大学,随布拉施克教授研究几何.1935年秋完成《关于网的计算》和《2r维空间中r维流形的三重网的不变理论》的论文.1936年2月,陈省身以“优秀”的总评成绩被破格授予博士学位. 1936年9月,陈省身以“法国巴黎索邦中国基金会博士后研究员”身份,到巴黎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师从国际几何大师e·嘉当.

数学家的故事50字

数学家的故事50字
1937年,陈省身应清华大学邀请,回国担任数学系教授.7月,陈省身从巴黎动身前往美国纽约,顺访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时值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奉命在湖南长沙成立临时大学,陈省身即刻前往. 1937年12月,陈省身与清华大学数学教授郑桐荪的女儿郑士宁在长沙举行订婚仪式.

1938年1月,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西南联大的日子里,他满怀爱国热情,努力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并与华罗庚、王竹溪联合举办李群讨论班,培养了许多优秀,包括严志达、王宪钟、吴光磊、王浩、钟开莱等后来成名的数学家.陈省身后来说:“‘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是我一生的幸运.” 1943年7月,陈省身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邀请前往美国.当时普林斯顿是举世闻名的数学中心,高级研究所因有爱因斯坦、维布伦等著名大师而创造了普林斯顿恢宏的学术声誉,并给陈省身以重大影响.

1943年10月,陈省身完成《关于闭黎曼流形高斯——博内公式的一个简单证明》的论文,这是他一生最得意的工作. 1945年9月,美国数学会举行夏季大会,陈省身应邀作一小时演讲.在题为“大范围微分几何若干新观点”的演讲中,系统阐述了他继承e·嘉当发展起来的纤维丛的理论方法,引起学术界强烈反响,被称之为“整体微分几何新时代的到来.”10月,完成论文《埃尔米特流形的示性类》.这是陈省身又一项重要工作,其中提出了现在称之为“陈类”的不变量,为整体微分几何奠定了基础.陈省身以上述成就而成为国际微分几何界一位无可争辩的领袖人物. 

数学家的故事50字

数学家的故事50字
1945年12月,陈省身返国,不久,参加了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筹备处工作.数学研究所成立后,任代理所长,教授了吴文俊等一批后来成名的数学家.1948年,陈省身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担任芝加哥大学数学系几何学教授. 1950年,应邀在美国坎布里奇举行的第十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题为“纤维丛的微分几何”的大会演讲,大范围微分几何由此得到世界上的公认.

1960年受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在该校任职约20年,使其成为几何和拓扑研究的中心. 1961年加入美国籍,同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1963年当选为美国人文与自然科学院院士.1981年任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首任所长,1984年任名誉所长.1983年,获美国数学会斯蒂尔奖,以表彰他对“整个数学工作所产生的长期影响”.1984年,因为他“对整体微分几何的深远贡献,影响了整个数学”而获得国际沃尔夫数学奖.

1980年,在陈省身的建议和组织下,首届“国际微分几何与微分方程会议”在北京举行,他亲任美国代表团团长参加会议. 1995年,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数学家的故事50字

数学家的故事50字
2002年,在陈省身的建议和努力下,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陈省身被选为大会名誉,并在开幕式上发言. 1985年,经过陈省身20多年的不懈努力,成立南开数学研究所,他欣然接受教育部邀请,出任首任所长. 2000年初,陈省身明确表示“我选择回津定居是想在有生之年多做些工作”.2000年1月,天津市授予他永久定居权.

陈省身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是巴西科学院、意大利比洛里塔那科学院通讯院士,美国哲学学院院士,纽约科学院终身名誉院士,意大利林琴科学院、法国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印度数学会、伦敦数学会荣誉会员,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美国哲学会会员.是第三世界科学院创始成员. 陈省身被公认为“20世纪伟大的几何学家”,还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和首届邵逸夫奖(数学科学奖).2004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1998cs2号小行星命名为“陈省身星”. 陈省身还是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柏林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名誉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名誉法学博士、芝加哥大学、汉堡大学名誉理学博士,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名誉数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系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10所大学的名誉教授,天津科技馆名誉馆长等.

数学家的故事50字
数学家的故事50字
数学家的故事50字
专题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