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2.《黔之驴》选自 ,作者___ _____ ,字 _
3.以为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把……当作) ()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然 ()憫然,莫相知。 (……的样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然而,但) 之 ()黔之驴(的,结构助词) () 虎见之(它,代词,代驴) ()蹄之(它,代词,代老虎) ()虎因喜,计之曰(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 益 ()益习其声(渐渐) ()益狎(更加)
4.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
5.稍出近之:渐渐的接近它。稍:渐渐。
6.本文可分为六个层次,找出层次中表明虎的心理词语。

孰能无惑的上一句
7.老虎“计之曰:‘技止此耳!’”针对文中的驴子我们可以用成语“黔驴技穷 ”来描绘,也可写成另一成语“外强中干 ”。
8.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如:
9.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10.很抱歉!您访问页面被外星人劫持了
11.计之:盘算着这件事情。 之:指驴子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
12.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孰能无惑的上一句
13.以为神:以,认为。为,作为。神,神奇的东西。
14.选自《柳宗元集》卷一九(中华书局年版),有删节。黔(qián),即唐代黔中道,辖境相当于今湖南沅水澧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重庆黔江流域和贵州东北一部分。后来称贵州省为黔。柳宗
15.技止此耳:技:本领 止:只,仅。 此:如此 耳:罢了
16.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
17.以为且噬己也。 且:将要。 噬:咬。
18.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孰能无惑的上一句
19.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20.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21.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例如:

孰能无惑的上一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