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的事迹:齐鲁典故|民族英雄戚继光:
精选的戚继光的事迹: 齐鲁典故|民族英雄戚继光: 真临仙阁凌虚地, 来读苏公海市诗。 不羡群仙浮海日, 却思戚帅筑城时。 这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的一篇诗作,是他游览山东蓬莱时写下的。这首诗将蓬莱著名的历史人文典故囊括其中,具有浓厚的历史韵味和艺术美感。

蓬莱是中国的“东方神话之都”,从秦始皇东巡求药到汉武帝御驾访仙,从白居易笔下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到苏东坡的“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加之“八仙过海”传说与 “海市蜃楼”奇观,均维纱维肖地描绘出一个令人向往的神仙世界。 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大海边的蓬莱真的“挺仙儿”的,特别是秦汉时期,在方士的鼓吹下,胶东半岛更是充满了神秘色彩,以至于吸引了秦皇汉武纷至沓来,寻找传说中的不死之术。
“真临仙阁凌虚地”,在很多古代传说故事中,蓬莱是专门出神仙的地方,在一些故事中,凡人经过修炼在这里羽化飞天,是得道升天的凌虚宝地。 “来读苏公海市诗”,海市,也就是海市蜃楼。在蓬莱,“五日登州府,千年苏公祠”的故事传为美谈。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虽然在蓬莱只当了五天官,便被朝廷召了回去,但是苏轼在这五天里向朝廷建议解决蓬莱当地的“榷盐”问题,为蓬莱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深远影响。
苏轼还有一首《海市》诗,他在诗前小序中写道,“予闻登州海市旧矣”,可见苏轼早就听说过蓬莱的海市蜃楼,一直不得见,甚是遗憾。在蓬莱的几天里,苏轼到寺庙里发愿,希望见一见,还真的显灵了,老天为他开了“后门”,苏轼第二天再海边就见到了海市蜃楼。

“不羡群仙浮海日”,群仙浮海,也就是八仙过海的故事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一民间传说早已家喻户晓。不过,赵朴初先生却说并不羡慕八仙,那他羡慕什么呢?原来,蓬莱还是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家乡。

“却思戚帅筑城时”,来到蓬莱,虽然神仙故事引人注目,但是大家最应该仰慕应该是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的抗倭事迹。嘉靖三十二年(1553)六月,戚继光升任署都指挥佥事、山东总督备倭,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四卫所,负责山东沿海备倭事宜。戚继光到任后,看到当时山东沿海卫所士兵仅及原额的一半,且多疲惫老弱,纪律松弛,号令不严,战守无备。戚继光深知用这样毫无纪律性的骄将惰兵应敌,是很难取胜的。因此,他一上任,便从整顿纪律、训练士兵入手,全面治理军队,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戚继光在山东备倭两年多,成效显著。山东成为当时沿海各省防倭最为成功的地区。他的军事才能为朝廷所重,被认为是“良将”。后来,“戚家军”彻底扫清了中国沿海地区的日本倭寇。 壹点号·谈资 齐鲁晚报·记者 许建立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发布,不代表立场。 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黄继光的英雄事迹原标题:陈鸽:黄继光式的英雄民警 在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的革命烈士纪念馆中,有这样一位英雄,他的事迹在吉林大地上广为传颂。每年清明时节,吉林各地的公安民警和群众来到陵园,缅怀这位英雄。他就是人民警察陈鸽。为保护40余名乘客的生命安全,他用血肉之躯压住了犯罪嫌疑人引爆的手榴弹,英勇献身。

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陈鸽出生于1958年,生前是吉林省吉林市公安局昌邑分局民警。1984年2月,吉林市龙潭区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化肥厂家属住宅区发生一起特大爆炸案。民警在犯罪嫌疑人胡某家中勘查时发现2枚手榴弹护盖、4段引爆炸药用的导火索、包装炸药用的蜡纸碎片和少量炸药粉末以及2名犯罪嫌疑人留下的“遗书”。为尽快抓获嫌疑人,消除安全隐患,陈鸽和同事在松花江大桥南端执行堵截任务。陈鸽克服连日来昼夜奋战的疲劳,把精力集中在盘查过路行人和过往车辆上,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2月28日19时35分,陈鸽和同事登上一辆由吉林火车站开往龙潭区方向的无轨电车进行检查。坐在车厢前部的2名乘客慌忙从座位上站起来。陈鸽仔细观察2人的体貌特征,很像2名被追捕的犯罪嫌疑人。陈鸽和同事立即形成夹击之势,逼近2名可疑人员。

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犯罪嫌疑人胡某猛一转身,惊慌失措地拉掉手榴弹拉环。此时车上乘客较多,如果手榴弹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千钧一发之际,陈鸽张开双臂,纵身扑了过去,高大的身躯立刻把嫌疑人紧紧罩住。“嗤嗤”作响的手榴弹,死死地夹在他和嫌疑人之间。“轰隆”一声巨响,陈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横飞的弹片,40余名乘客,除一人轻伤之外,其余均安然无恙。26岁的陈鸽壮烈牺牲了,他用鲜血践行了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他牺牲后被追授为“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被批准为“革命烈士”,并命名为“黄继光式的英雄民警”。 文/新华社记者 薛钦峰

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据新华社电)
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