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学与阅读邂逅——从数学角度读《木偶奇遇记》
一、导入师:我们一年级上学期读过《木偶奇遇记》。最近,又重新阅读了一遍它。关于这本书,谁能说说它的内容?
生各抒己见(从作者、人物、情节等各方面)。师:我们以前读它,是出自语文阅读的需求。大家也从中积累了一些好词好句,明白了许多人生哲理。大家重读前,老师就提醒过,这次我们还要用数学的眼光去欣赏它。那么,这本有趣的书里
有没有一些数学元素存在呢?
我们该如何挖掘这些数学元素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二、授课
1、师:在书中,匹诺曹是一个淘气爱玩的孩子。这样的小朋友

教学设计
在行走时一般都不太安分。书里有很多描写他行动的语句,比如书中第十章如“烧死匹诺曹”有这样一段:“他蹦跳地以最快的速度,从后面越过前面的高级席位和乐队指挥的肩膀,‘咚’的一声,落在舞台上。”师:大家有没有把握住一个数学的专用词语?生:速度.师:我们在数学书哪里见过它?
生发言(可能说到数量关系式,速度单位等)。
师:这里说”最快的速度”,”最快”让你们想到什么?
生:吉尼斯记录。师布置作业:上网查阅吉尼斯跑得最快的记录。师:这些是特例,匹诺曹作为一个普通的孩子,他能跑多快呢?
大人是不是一定比孩子跑得快呢?

教学设计
生:大人比孩子腿长,跑得快。生讨论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师:不一定腿长就跑得快,还和腿交换的频率有关。师布置作业:上网查阅或者自己亲测,一般情况下,大人、孩子奔跑的速度。2.师:我们都有感受,不管大人、小孩运动后都有生理反应,比如像书里写的气喘吁吁,能听到心脏跳动的声音等等。除了这些,你们还有哪些感受?生发言,师引导到脉搏跳动.师布置作业:你们查一下或自己掐时间数一数孩子、大人一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大约在什么范围之内。3.刚才探究的这些是人类的速度。地球上还有很多生物,它们有的跑得很快,当然也有很慢的。你们能列举几种跑得快和跑得慢的动物吗?
举例。师:说了这么多动物,大家有没有想到一个家喻户晓的、关于两种动物比赛的寓言故事?
生:龟兔赛跑。
2.

教学设计
师:假如兔子没有睡觉,你们说谁会取得胜利?(师提示:从数学角度分析)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奔跑的速度呢?
生举手发言。师布置作业:查阅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物的奔跑速度。三、总结一本《木偶奇遇记》,展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蕴含了无穷至理名言。如今,又剖析出这么多的数学元素。它的确值得我们细细读几遍。
四、作业根据查阅或实测结果,填写报告单。此次活动中,你对自己和小组成员的表现满意吗?
能打几颗呢?
三、

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