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

关于对教育的思考性的文章人生哲理美文

lidazui 坐标: 3845 目录:/guan/
关于对教育的思考性的文章人生哲理美文

谈论了这么久,身为国人的我想说:我们国家这些年虽然力争在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可是在教育这块,却还是在以这种“圈养”的模式在进行着。 这段时间是个正处于忙于高考的季节,也是个悲多于喜的季节,为啥这样说?身为国人的我们,准确的说在娘胎的时候,就已经注定我们的前半生已经被“中考”和“高考”所定型。为啥?就因为那张证!我们在未考或者考后,无论身为是道德上的好人了还是坏人?还是在生活中身怀某项特长的才人了还是那种默默无能的“阿斗型”名人?总之一句话,有一张名校的证就可以先保证你肯定是位能人。虽然这话说得带刺,也带点偏激,可社会流行,现实如此,怎叫人不折服!

拿这几年我们国家高考的那些零分作文来说吧。如09年上海考生写的那篇《不敢“创新”的创新》,这篇文章,站在作为一个身为国人的我来说,从我们国内这么多年以来的教育体系与模式来说,阅卷老师给他零分,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他藐视了我们国家的这种教育理念,他没有按我们国家所制定的“1+1就只能够=2”的这种呆板模式走,所以从客观上来讲,零蛋非他莫属!可是从主观这块想,既然是以“创新”两字为题材,是可以自由发挥甚至应予以无限想象空间的。既然要“创”,就要懂得自由想象,既然要“新”,就要学会作“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从该考生中的文章中,让我也读到了,甚至体会到了他所说的“创新”之所在,如他在文中所说“中国语文作文的应试教育最大的不创新就是居然也会有类似于八股的标准答案的,谁要是敢创新,另立山头,标新立异,呵呵,那你就看好的把,必须把你办了,否则,中国中会冒出无数个不听话的,那时候,你们的唯一手段就是用极低的分数给这些敢冒天下之大不韦的一记毁灭性的当头棒喝。”这段文字当中,他所讲的“另立山头”“标新立异”“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等等,对我们国家教育所提到的属于他的创新,难道就不是这次他高考中所说的“创新”两字吗!所以,从这点来讲,我想说,我们的阅卷老师不应该给他一个“零蛋”,也没有资格去给他一个“零蛋”。

谈论了这么久,身为国人的我想说:我们国家这些年虽然力争在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可是在教育这块,却还是在以这种“圈养”的模式在进行着。何谓“圈养”?就是奴化,无论对错,无论是非,祖辈们留下来的,长辈们对我们所说的,就该坚决服从与执行,容不下半点疑问!就如我们小时候,我们各自的父母会经常指着周围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对我们讲,“千万别跟他们玩哦,他们是坏孩子”,我们的老师也会指着班上那些成绩不优异的孩子对我们讲,“千万别跟他们学坏了”等等这些毫无依据,但又貌似“至理名言”般的话语来告诫我们所谓的为人与处事。等我们真正长大了,真正成熟了的时候。扪心自问!我们的,我们的老师对这些当时所谓的“坏孩子”又正确判断了几个?而我们这些当时被自家父母和老师所认定的“好孩子”,现如今真正的成就又如何了?

身为曾被“圈养”过的我,我更想说的是,时至今日,我们国家的还在推行着“1+1只能=2”的教育模式,真不知已扼杀了我们国家多少各行业各领域的人才和精英,同时更不知被这种“圈养”的模式制造出了多少“阿斗”型的“人材”和“精庸”。所以,我希望我们的教育部门能够按达尔文伟人所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模式来推行我们国家的教育,让那些我们和老师心目中的那些“坏孩子”多出一份能公平教育的机会,让那些我们和老师心目中的那些“好孩子”多出一份说“为什么1+1就只能够=2”的权利。

推荐阅读